第109部分(第2/4 页)
卒,根本看不到一个老百姓的身影。
为了清除后顾之忧,刘泰到达广宁县城之后,下令竖壁清野,所有百姓全部迁往后方,一切生活所需,百姓自己先贴上,战后再由官府照价赔偿。
百姓知道,此战关系重大,若战败,则大汉的威严尽失,前番取得的荣耀,都会化为水中泡影,消失的无影无踪,此时,绝对绝对不能给刘泰添堵,更不能给刘泰找麻烦,甚至广宁城中的一些畜牧大户,无条件的把所有牛羊都送到了刘泰军中,也不打招呼,更不说姓名,直接带着人离去了。
在国泰民安的时候,汉人是最看重蝇头小利,商人更甚,而在战乱的时候,汉人的团结力量,是所有民族都无法相比的,他可以奉献出自己的牛羊,奉献出自己的家产,甚至可以奉献出的生命这就是汉人屹立世界数万年,从未被淘汰的汉人有艰难,但过后,汉族还会散发出新生的气息,只要汉族还有一口气存在,就绝对不会消失,因为这是一种血脉传承,一种精神传承外族可以奴役,可以征服,可以血洗,但在汉族之魂觉醒时,不论是谁,不论是哪个种族,都无法阻挡,无法匹敌这就是汉人伟大的汉民族
冷冷清清的街道上,刘泰与郭嘉二人在亲卫的保护下,缓缓走向城外五六里处的长城防线,刘泰不喜欢坐马车,也不喜欢天天骑在战马之上。
身为将军,怎会不喜欢骑战马?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刘泰听说了一个小笑话,那就是鲜卑族内男子,尤其是常年为兵的骑士,有三分之一因为常年骑在战马上,导致不举
小笑话,但也可以看出鲜卑之所以族群发展的太过缓慢的原因,也可以看出,为什么胡族多次因为骑兵的优势马踏中原,但却无法长期统治,因为胡族骑兵爱马,把马当做生命的伴侣,在无非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说根本不用马鞍,当然,战时例外。
最先出现的是高桥马鞍,高桥马鞍的出现时间,和谁发明的,暂时就无法考察了,不过据猜测应该是大匈奴时期的产品,而且北匈奴被汉朝打败西迁后,在欧洲就开始出现了高桥马鞍的雏形,当然,这些高桥马鞍刚刚流传到欧洲时,主要是欧洲上层贵族在使用,而这也是普遍的定律,贵族永远是有特权的,当贵族普遍之后,才会传到下面。
从此可以看出,草原民族早就有马鞍的出现,而马镫也不是没有,只是马镫和马鞍出现的时间,有点距离,而且汉代的马镫普遍都是单边的,主要的作用就是方便上马身,并没有稳固人身的作用。
既然马鞍是草原民族发明的,为什么鲜卑骑兵又不喜欢用马鞍呢?因为在草原民族看来,若用了马鞍,就如同和亲人(战马)失去了联系,无法真正的融为一体,成为最勇猛的骑士,而每次鲜卑举行盛会(过年)时,都会有马战助兴,而此时骑士之间的对碰,也是不用马鞍的。
若长期习惯了马鞍,没有马鞍的时候,就会很不习惯,甚至于马上转动一下身体都很困难,以骑兵为荣耀,为主要战斗力的草原民族,自然不会愿意这般,虽然当权者为了提高战斗力,三令五申要底下的骑兵必须在作战时或者平常的时候都要配备马鞍,但问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是吗?
“主公,在冬季鲜卑的弓骑威力严重下降,若无弓骑手,鲜卑如何与我军对战?虽然说我军的弩箭威力也会减弱很多,但勉强还可以使用,并没有那么严重啊。”看到野地上有几个豪侠军成员,手中拿着弓箭在那抱怨着什么,郭嘉皱了皱眉头,突然想到鲜卑的弓骑兵,出声询问道。
众所周知,弓弦沾水后就会松软,甚至于报废,身为马上民族,而且还是以弓骑兵为主站力量的鲜卑部族,难道不知道这一点吗?或者说他们有解决的办法?否则在这寒冷的冬季,鲜卑吃饱了撑着南下啊?
“不可能,自古以来冬季就是弓骑兵的噩梦,本将军认为驱使五族南下的最大原因不在草原内部,而是我中原”刘泰思索一番后,想不起来后世有什么应对这个问题的办法,断定肯定是某种利益驱使着五族联合。
“若是中原的话”郭嘉皱了皱眉头,这乃是草原民族数百年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即使智谋通天,一时半会之间,也不可能想出应对的办法。
“难不成是张角联系上了草原五部?愿意起事之后割让一定的疆土给五族,五族才会答应南下拖住我军?”郭嘉仔细的思索一番,认为这是最大的可能所在,但问题是,卖国割地,这可会让人戳脊梁骨的,张角若要取天下,最重要的就是在民心所向,若是失了民心,张角还玩个蛋啊?
刘泰神色沉重的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