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大柏地大捷是井冈山出师以来的第一个重大胜利。这年9月,陈毅给中央的报告中称这次战斗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
粟裕在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下冲锋陷阵,并且从毛泽东和朱德的指挥艺术中悟出了游击战争的真谛:在转移过程中,要处理好打与走的关系。转移当然要走,但要走得好,尽量避免不利的和不必要的战斗,以保存力量;又要选择有利时机给敌人以打击,才能夺取主动。
红军进入闽西,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打开了局面,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9月上旬,红军打下上杭,队伍发展到七千多人。
由于连续行军作战,毛泽东积劳成疾,在上杭病倒了。在上杭养病期间,毛泽东不断地写文章,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教训。这时粟裕任一纵队三连连长,担任保卫毛泽东的任务。
毛泽东住在永定附近天子洞的一个半山坡上。粟裕带战士们在毛泽东住地附近活动,警卫——游击——警卫。他常常看到毛泽东房间的灯光彻夜不息。
在上杭,粟裕升任一纵队二支队党代表。支队相当于团。支队党代表相当于团政委。
1929年秋,中共中央决定红四军进入广东,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这个决定同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并不一致。但是中央的命令还是要执行的。
二纵队进入广东,首先在峰市受挫,纵队司令刘安恭同志牺牲,部队伤亡较大。
粟裕所在的一队进入广东后,一路打到东江,奇袭打下了梅县,继而向海陆丰方向前进。
队伍刚离开梅县,敌人又夺去了梅县。粟裕奉命回师再夺梅县。
守梅县的是国民党广东军阀陈维元部的教导团。敌军训练严格,战斗力很强,枪法相当准确。粟裕要求战士们注意隐蔽。
支队部的一名小通信员调皮好动,说他不相信敌人的枪法。边说边把手伸出俺体。敌人一枪打来,打穿了通信员的手掌。
纵队组织了几次出击,梅县仍攻不下来,部队伤亡很大,只得撤下来。
经过这次挫折,中央放弃了打到广东去建立根据地的决定。红四军于1929年11月撤回赣南、闽西。
1930年上半年,李立三的“左”倾错误在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影响波及到苏区红军的作战指导。
1930年2月,粟裕在富田以北的水南战斗中被敌人炮弹炸伤头部,弹片一直未取出。这年6月,红四军、红六军(后改为红三军)、红十二军合组编成一军团。粟裕调任红十二军五支队支队长。8月,红一军团由赣南向湖南进军。粟裕奉命率部协同兄弟部队奔袭文家市,歼敌三个团又一个营。
当时中央指示红军攻打大城市,提出“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浪漫口号。
粟裕所在的红十二军是1930年4月成立的,军长是罗炳辉。
8月19日,粟裕率部攻打文家市。
这一天的天气特别热。粟裕率部于黄昏时分出发,急行军跑了三十五公里,从一条河的中段游了过去。次日拂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敌人的阵地前。
敌人措手不及,打了不到一个小时,国民党守军戴斗垣的一个旅就被歼灭了。戴斗垣被击毙,俘虏敌一千多人。
打下文家市的当天晚上,栗裕发起了高烧,他年轻力壮满不在乎,连药也没吃,休息了一天,病就好了。
8月末,粟裕奉命第二次打长沙。
一个月以前,彭德怀率部队攻打长沙。当时湖南军阀正在混战,主力部队都到湘南去了,长沙守备薄弱,一个冲锋就打开了长沙城。
但这一次已非从前,长沙守敌多达三十一个团,有十万人,且筑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外壕、铁丝网、电网等障碍物。
粟裕支队的任务是从南面的大托铺向长沙市进攻。
当时的红军还不会搞近迫作业,连交通壕也还不大会挖,更不会爆破,也没有炸药,完全没有打敌人坚固设防城市的装备和技术。
为了破坏敌人的工事,粟裕命令部队利用黑夜挺进到敌人的铁丝网前,挖起前沿工事。天一亮在前沿顶不住,只好撤下来;第二天天黑再去挖。但前一天夜里挖的工事已被敌人破坏了。就这样一连干了几个夜晚,仍不能破坏敌人的重重防御工事。
粟裕采纳部下的建议,在牛尾巴上绑上鞭炮,点响后,牛向前窜,部队跟着向前冲。结果敌人的机枪比鞭炮厉害得多,没有被机枪打倒的牛反而回头冲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