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4 页)
去拿飞刀标包租婆,结果刀柄飞出去了,刀刃插在阿星身上等等……
这种方法是利用了人性中狭隘的一面,因为世人多喜欢看别人比自己差比自己惨,越是卑微的小人物陷入窘境,越能使人们对比之下觉得自己真是高贵幸福,所以产生愉悦的情绪。
另一种方法则高深一点。是通过某种对现实社会的现象的放大或反射,对现实中的不合理进行讽刺。例如在张一谋的《片菊打官司里有个情节:片菊问一个律师:“你是干啥的咧?”律师说:“你给我钱,我帮你打官司,法院就能给你个说法。”秋菊就恍然大悟:“那你就是天天在这收钱,收了钱就给人家个说法?”
这种辛辣的讽刺现实往往能令观众会心的一笑,产生较久的幽默效果,但是又会启发人深思感悟。当然,这样的桥段一个商业电影里不能太多,不然就成思想性艺术片了,观众会发闷的。
创作上来说,专业不专业,写的好不好,其实功夫都不在动笔之后,而在于那个思索的过程。很多人从表面上看以为电影是由故事情节、桥段、对白构成的,往往用一种堆砌拼凑的方法,把某个创意点和桥段用故事情节串接起来。
早期的香港电影和一部分国产电影就是用这种方法编写剧本的。结果出来的东西粗制滥造,惨不忍睹。
这类的创作方法是从外在向内在思考,因为凡事看表面肤浅的东西总是容易的。而专业的创作方法则是从内在思考开始,从内淋往外发展,最后得出整个剧本。
易青写剧本的方法,是先根据要拍的戏的需要,确定受众也就是观众的基本构成。比如这部戏是贺岁档,那就是以普通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第二步根据受众构成和剧种需要设置人物,这次的戏是喜剧,又是拍给普通老百姓看的,所以主角只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就是大家一看都觉得他不如生活中的自己那种,第三步,对人物进行规定情境的设定,尤其是设定人物性格,第四步,根据人物性格编写故事情节,故事是人和人组成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与人物在性格和欲望的驱使下碰撞出来情节,是自然产生的,而不是作者编出来的;第五步是根据故事情节编一些出彩的创意和桥段,整理人物台词,进行最后修改。
这样五步,一部戏的剧本就写出来了。
现实中很多写剧本的、写影评的,他们的思路完全是反过来的。他们以为桥段和创意是天上掉下来、或者是干想出来的,有了一个创意然后去编故事,有了故事往里加人物,结果写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
什么是人本主义创作观。易青的理解就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创作出来的虚拟的人做给人看的。也就是说,创作者要用正常人的思维思考,写出来的东西要以人的思想和行为为核心(而不是以故事情节,拍出来的东西最后的目的是给观众看的(而不是给深奥的艺术理论看的)。
易青想起那天他和孙茹在学院门口看见一个买馄饨、油炸糕的小贩,挺清秀的一个年轻人,哭哭啼啼的数落世道不好,生意不好做,要活不下去了。他恨恨的说:“我就是自杀死,也得拉几个当官儿的当垫背,弈个土炸弹,炸死丫的!”
易青很早就想写写这个典型人物了,在他的幻想中,他希望给这个可怜的年轻人一份爱情,一个大生意,一个美好的结局,用一种幽默诙谐的方法。
易青拿出一本崭新的黑皮笔记本,这是他专门买来做导演笔记的。他郑重其事的点上一支中南海香烟,然后提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他第一篇导演手记——
〈两个人的奥运》……
第三卷 第二十章 春天陪你去戛纳 返回目录
“两个人的……奥——运……”孙茹大声的念着标题,然后臭易青,道:“怎么听怎么象一个三流言情剧的名字。”
在拉片室的桌面上,码着十本刚刚复印好的剧本草样,还带着复印机的温度和淡淡的油墨香。
杨娴儿坐在桌子上,也随手拿起一本看了起来。
《两个人的奥运》讲的是一个满怀雄心壮志的大学生,刚刚从学青毕业,一心要回报社会,出人头地,创一番事业。结果到处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处处碰壁。心灰意冷的他又遭遇失恋,被爱慕虚荣的女友抛弃,被又老有丑但非常有钱的情敌奚落侮辱。回到家中,不但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反而被父母看扁。
倒霉到了极点的他变的愤世嫉俗,仇恨社会,萌生了要轻生的念头。因为全世界都看不起他,他决定做点轰动全球的事情让大家都看看他的能量。
一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