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蒋文龙意识到这也是一场硬仗,时间不会短,不能把大伙都拖跨了。他决定分为两个组,轮流休息,保存实力,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列车通过时,我们就趴在线路旁仔细观察路基下陷情况。列车通过后,立即返回到线路上争分夺秒,回填石砟,加固路基,检测轨面,测量轨距,确保各项数据都达到标准要求。
等下趟列车通过时再趴在线路上观察……如此反复着。
整个夜空像个锅底一样压了下来,大家打着手电,精细地干好每一个环节,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困了,就铺块草垫子相互倚靠着打个盹。
冷了,就把身上的雨衣再裹紧一点。
……
养路工们的双手布满了血泡,双肩磨掉了皮,浑身上下全是泥,可他们全然不顾,当一趟趟列车隆隆驶过时,仍会自豪地站立成一排目送着列车安全远去。列车见证了养路工们的辛劳,列车的安全运行就是他们心中最大的安慰。
雨终于停了,东方露出一缕曙光。
由于地基太软,线路加固工作仍在继续,填石砟?………捣固,再填石砟………再捣固,就这样一遍遍地重复着,直到检测路基不再下沉,钢轨面达到标准要求。
蒋文龙一夜没合眼,双眼布满了血丝。我劝他休息一会儿,蒋文龙瞪着眼睛说:“线路还没恢复正常,我能休息吗!”
列车一过去,又一轮紧张的加固作业开始了。蒋文龙突然发现少了两个人,四下一找,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两个青工背靠背的坐在路基下的一个土坡上睡着了。蒋文龙跑过去“咣,咣”一人踹了一脚,气愤地大声喊道:“起来!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还有闲心睡觉。”两个青工睁开疲惫的眼睛,摇摇晃晃地走回到线路。
看着他们瘦弱的背影,蒋文龙为自己刚才粗暴的言行懊悔。工友们真的是太累了,何况他们俩刚满二十岁。
当蒋文龙再一次拨通了防洪指挥中心的电话,报告圆满完成抢修任务,线路恢复正常时,我们已在大桥上连续奋战了36个小时……
三十六个小时,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福生庄工区的养路工们用大无畏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赞歌;三十六个小时,是一次忠诚情怀的写照,福生庄工区的养路工们用甘做道石的精神续写了一篇不朽的华章;三十六个小时,是一次历史的见证,福生庄工区的养路工们用强有力的臂膀在史册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
郑云典说,那是他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遇到的最大的一次洪水,那一次抗洪抢险让他终生难忘。回到工区大伙才发现衣服脱不下来,因为后背已全被磨破了,血和着泥已经和衣服粘在了一起。
生命最可贵,安全价更高。可敬可佩的福生庄工区的养路工们,中国铁路因为有了你们,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才跳得更铿锵有力;旅客货主因为有了你们,出行才更安全幸福;呼和浩特铁路局因为有了你们,强局富工的步伐才迈得更坚实。你们用无限的忠诚,朴实的情怀,精心养护好每一寸铁路,从而使铁路大动脉稳如磐石。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只为守护好这两条钢轨(1)
安全是铁路大动脉的魂,是运输畅通的根。
福生庄养路工区从1948年成立的那天起,就将这种魂代代相传,就将这条根深深扎在24公里的线路上。父一辈,子一辈都把青春奉献在这里,用心血和汗水,筑造了一道道安全天网,用生命守护着这两条钢轨。
在卓资山线路车间见到了车间主任尹常占,他的父亲尹四娃退休前是福生庄养路工区的一名养路工,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这两条钢轨就是父亲生命和生活的全部。他告诉我,父亲对他很严厉,平时话语不多,只要一开口,就离不开线路、离不开钢轨。耳濡目染,儿时的记忆中他就意识到这两条钢轨在父亲的心中比什么都重要,甚至是生命。
他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也当上了一名养路工,养护的也是这24公里的线路,更没有想到竟然和父亲同在一个工区。但他也想到,因为这两条钢轨、福生庄工区早已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深叶茂。
当时父亲尹四娃是副工长,我是一名养路工,遇到事情他总是第一个批评我,越是人多他越是不给我留面子,让我感觉很不舒服。刚开始我不理解,与父亲顶撞,后来我理解了父亲的苦衷。
尹四娃在儿子尹常占眼中既是严父又是“领导”,有时候,这种双重身份让父子双方都有些尴尬。当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