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3/4 页)
紫鹃手中的活计停了下来,刚才她没有多想,现在细细思量,明白了锦绣的话中之意,这事还真是麻烦。侧着头想了一下,紫鹃继续拿起手中的络子收尾,说:“不管事情多么棘手自有太太和薛姨妈去着急担心,和我们这边也没什么相干。你也别在这边看戏看热闹了,宝姑娘平日为人不错,这么背后嘲笑人家可不好,再说这话让人听见传出去还不知道让人怎么编排我们姑娘呢,还嫌我们这的事不多呀,你去把我们带的雪蛤和杏仁拿出来,一会炖上,晚上姑娘好喝。”
贾母想把林黛玉许给贾宝玉也是府上众所周知的事情,虽然这边林黛玉搬了出去,也隐晦的向贾母表明了心思,可是至今贾母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事情也未知可否,态度暧昧,就算林黛玉也摸不清楚贾母到底打得什么主意。贾母不吐口,这边王夫人薛姨妈和下面的人根本不知道贾母和林黛玉的谈话,自然也不知道林黛玉对贾宝玉全无意。再说,就算林黛玉无心又如何,从来婚姻之事从没有让子女自己做主的。贾母身为林黛玉的最亲亲长,林黛玉的婚姻自然要由贾母说了算,只要贾母坚持,谁也不能反对?因此不管林黛玉对贾宝玉有心与否,只要贾母不松口,她必然是挡在薛宝钗通往宝二奶奶位置前面的拦路石。
“切!宝姑娘好?我怎么没看出来?要真好,也不会看到琴姑娘受老太太的宠,说出‘我就不信我哪不如你’让琴姑娘离去的话来。哼,宝姑娘对人好,可是你也要看清楚她对的都是那些人,除了宝二爷房里的就是老太太房里的,再不就是太太房里的,那个态度可是好的不得了!不是整日里对着你端张笑脸的人就是对你好,笑谁不会呀,可是笑也分很多种,就宝姑娘那张笑脸,不稀罕!”锦绣虽然嘴巴还在这不依不饶,但还站起来进去准备炖杏仁雪蛤汤去了。
真是个牙尖嘴利的,这边紫鹃对着锦绣的利嘴拜服,屋里的林黛玉也把锦绣和紫鹃的话全都听了进去,也忍不住叹道。锦绣说的不错,本来薛宝钗成为宝二奶奶的前路本就艰难,经过这么一出,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只怕王夫人和薛姨妈相对而坐,各自摆着一张苦瓜脸再商议对策呢,因为让薛宝钗和贾宝玉成婚的心思她们是不会熄的。不过锦绣的话也让林黛玉注意到了她以前没有忽略的一件事。
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因为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经过几代传承,四大家族早已不复当日随太祖建功立业封侯拜将的荣耀。如今贾府里是一代不如一代,贾赦是个老不修,整个一个色中饿鬼,除了房里的丫头,一个又一个小老婆的娶。贾政虽然是读了书的,可是不过一介腐儒,不通事务,身边又收拢了一些只知道阿谀奉承的清客,也是不堪使用的庸才。
下一辈人中贾珍和贾蓉父子两个,整个就是只知道花天酒地靠着祖宗余荫过日子的两个东西。贾琏稍微知点世事,只是也没怎么读书,再加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处在贾府这么一个环境,不管是长辈还是兄弟个个都是花丛老手,也有着一样的毛病,贪花好色,□奢靡,担不起贾府的这个重担。贾环跟着赵姨娘长大,眼界窄,眼皮子浅,上不得台面。众人寄予厚望的贾宝玉在贾母的疼宠下,厌恶仕途经济,只知道在内帏厮混,不管未来如何,反正就现在看,根本无法撑起门户。孙子辈中的贾兰虽然在李纨的督促下读书作文,可是年纪还小,就算将来有前途,一时之间也指望不上。
王家那边现在只有王夫人的兄长王子腾勉强支撑着王家,王家下面的小辈也是个个扶不起的烂泥,嫡子王仁更是不堪,个性凉薄,是个除了钱就可以六亲不认的主,人们背后都称其“忘人”。史家现在继承爵位保龄侯的是史湘云的叔叔史鼎,他是从早逝的哥哥手中继承的爵位,才能平平,只不过靠着祖辈的恩荫勉强支撑,下一辈也没有什么出色的子弟,连守成都难。史湘云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和贾家走的比较近,到了叔父这里,来往一般。亲戚,亲戚,越走越近,要不是有史湘云在这勾着,只怕史家和贾家早就生分了,四大家族就剩下三个了。
最后一个是薛家,林黛玉一直都纳闷为什么薛家以一介商贾能和其他三大家族并列。绝对不是钱多的问题,这天下间有钱的商户比比皆是,比薛家有钱的也有不少,如果仅仅比银子的话,薛家早被人替换了。琢磨来琢磨去,林黛玉想到了贾家的发家是祖辈随着太祖打天下,靠着军功起家的。打仗,打仗,一向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换句话也可以说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如果是这样,那么就可以说的通了,当初薛家应该是为太祖督办粮草的商户,从而立下了大功,又和其他三家连了姻,因此并称四大家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