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挤了个地方,也枕着手靠在草垛上道:“说来奇怪,皇上竟然跟我问起了你,问你的病情,问你的日常生活,甚至问你爱不爱洗澡。”
“啊?”
第六章
我穿着宝蓝色缎子长袍跪在德政殿门口,准备接受殿试。
我身上这件袍子;是我娘熬了几个晚上给我做的,虽然在宫门外集合时,我就发现跟我穿同样颜色、同样款式袍子,来参加殿试的举子,十个中到有七八个,想来是今年正流行这种颜色和款式。
不过在我看来,还是我娘亲手做的这件最特别,最好看。
我转头看了看周围跪的脸色发青的举子,心里不无庆幸,到底是锦堂这个常在宫中行走的人有见第,提醒我这宫里到处都得跪拜磕头,让我在膝盖上绑上了棉垫子。不过虽然不咯得慌也不凉了,但跪久了腿麻了,也还是挺难受的。
终于一个年轻太监如天籁般的嗓音响起,“举子入殿了。”
在入宫之前,曾有专人教导过我们面圣的礼节,此时一众人等,均小心翼翼的弓着身垂着头,列队进入殿中,然后再在那太监的唱诺下跪拜行礼,山呼万岁。
“开始吧。”声音沉稳有力,只是听着挺年轻的,而且似乎有点耳熟。
我未及多想,那太监引着我们走到殿侧早就摆好的桌案前,桌案上摆放着文房四宝和一纸试卷,我本以为会当面问答,没想到也是笔试。
举子各据一案开始答题,只是只有桌案,没有椅子,整个殿试里就只能站着答。
我取过试卷一看,不禁乐了。
试卷共书有三题:
第一道题是道数术题。
某商铺,天语十一年向国家上交利税四千两白银,天语十三年增加到四千八百四十两白银,则该商铺两年上交的利税平均每年增长比例是多少。
初中级别的应用题,简单。不过提到比例问题,在这个时代还是比较先进的感念。
第二道题是逻辑推理题。
母亲上街买菜回来后,把找来的零钱放在柜子里,晚上时发现零钱不见了,母亲把三个儿子叫到跟前,问他们是不是拿了柜子里的零钱。大儿子说:“我拿了,去买糖糕吃了。”二儿子说:“我看见大哥拿了。”三儿子说:“我和二哥都没拿。”这三个人中有一个在说谎。谁说谎?谁把零钱拿走了?
很初级,只要想到一个在说谎,另两个都是真的,而谎话反过来就是真的,答案就知道了。不过在这个时代能想到这样的推理题也是一种创举。
答完这两道题,第三题却让我费了些思量。第三题是让考生就朝中体制和运作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要是照实说出君主制度的局限性,科举制度的弊端,估计我还没出了这个门,脑袋就得搬家。要是歌功颂德拍马屁,估计在场的举子大半都会这么做,实在没意思。
低头想了想,一些情感和过往的心意呼之欲出,于是提笔写下:关于边关将士的调防以及待遇提高的两三点意见。
我正斟酌着如何遣词用句,冷不丁一个棕红色的身影停在我身旁。当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官服皆为紫色,三品以下为蓝色,能着红色官服的唯有一个人,就是当朝丞相兼太子太傅陈起明。
当我意识过来身旁是谁时,不禁笔下一顿,抬头望去,这个鼎鼎大名,真正传说级别的大人物,正微低着头看着我的考卷。
陈丞相此人与我想象过的不一样,四十多岁的样子,个子不很高,略微有些瘦肖,两鬓稍有斑白,面目慈和,乍一看有似邻家大叔一般,只是眼光锐利得让人不敢逼视。
“小心。”他伸出骨节分明的手,为我接住了一滴笔头上滴落下来,险些污了卷纸的墨汁。
“多谢大人。”
“你继续写吧,不必在意我。”
这位大人物说的简单,但假如国家总理在你考试的时候,一直站在你身边盯着,你能不在意?肚子里嘀咕,可我还是恭恭敬敬的应道:“是。”
我做了个深呼吸,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考卷上,继续答题。本以为他只是随便看看,可过了半晌他还没有动地方的意思,我抬头一瞥;正看着他唇角挂着的一缕促狭的笑意;突然明白过来了,这位不是慈和的邻家大叔,是个腹黑的狐狸,成心的是吧。
我咬牙切齿敢怒不敢言,你说他一个丞相,跟我这儿过不去干嘛?我也没得罪过你呀,难道我以前捉弄过你儿子,可也不带这么记仇的呀。
我这里胡思乱想,总共只有两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