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一是管辖及于全省,但是以指定职务为限。前者为分守、分巡地方道。后者为储粮道、监法道、海关道等。
以上官职在明代的具体设置有:左、右布政司布政使 按察使司按察使 布政司左右参政、参议 按察司副使、佥事。
各省兵备、水利屯田等道,则派管粮储驿传屯田等事。
4:知州——掌一州之政。
5:明知府——掌一府之政,统辖属县。
6:知县。
中央设五军都督府,辖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提督,提督节制各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总兵而听总督指挥。
都指挥使司都指挥同知、总兵官由提督总其成,所辖之兵力大约本标二、三营,分防则营数不等,多者二三十营,少者三四营。
参将、游击次于副将一级,游击品秩略次于参将。
这些都是临时性的任命,后来虽然演变成了军队的标准组织,但名义上仍是临时性的。总兵官起先是战役指挥官,相当于现代的“前敌总指挥”,后来驻守北面防御蒙古的军队长期设总兵官,慢慢就成了军队的最高武职。我们熟悉清朝的军队体制,总兵上面还有提督,但明朝总兵官是最大的。副将是总兵官的助手,也是临时职务。
明朝沿用元朝的军户制度,军户世袭,国家授予耕地,以服兵役代替平民的赋税和徭役。连军职也是世袭的,自都指挥使以下,指挥使、千户、百户等等,全部世袭。
明朝的总督、巡抚都是为了某些事故而派出的钦差大臣,以都察院都御史、副都御史的名义到地方上办事,可以节制地方官员,巡抚的地位低于总督,权力实际上差不多,但派了巡抚的地方不会再派个总督,他们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总督、巡抚多数时候是处理军事的,少数是处理突发的民政,不过问地方的日常事务。
真正的省级地方官是布政使、按察使,再加上武职的都指挥使,后来因为巡按御史常驻地方,负责监察的范围通常是一个布政司,所以也算进去,这些人合称为封疆大吏。他们不是总督、巡抚的下属,而是向六部或五军都督府负责(除了巡按,因为督抚都是都察院的都御史、副都御史,是巡按的顶头上司)。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险道行
第一章 险道行
太行山,又名五行山、王母山、女娲山,山势东陡西缓、北高南低,乃是中原地区东西两方的重要分界。时值七月酷暑,太行山上绿浪滔天,林海郁郁葱葱,虽说烈日当空,仍然是清凉宜人,加之山内风光旖旎景色秀美,更是使人流连忘返。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这首《苦寒行》乃是三国时期曹操所作,说道的是严寒冬季太行山气候恶劣,军队难行。吟诵之人乃是一位青衣壮士,满面风霜,看年纪不过四十上下,正当壮年之时。然而此刻他临风眺望,对着这一川秀美景色,脸上却是满含沧桑落寞之意。
他身后三丈远处站着一男孩童儿,约莫十岁样子,这时听他吟诗,不由撇撇嘴,说道:“爹爹,我听梁伯伯说,这曹操是史上第一大奸贼,他的诗有什么好的!”那壮士听儿子顶撞,也不生气,回头微笑道:“你也读过曹孟德之诗?”那孩童道:“前些日子刚读了些,未曾读全。”那壮士转身走过几步,道:“你说说曹诗可有何特别之处?”那孩童挠挠头,说道:“这也说不清楚,只不过感觉苦涩悲凉,不如李太白之诗读来顺口。”那壮士哈哈一笑,道:“他二人所处年代不同,一个乱世,一个盛世,若是强相比较,却是有失公允。”那孩童争辩道:“曹操是奸贼,李白是侠士,这个总有法子比较吧。”那壮士一怔,喃喃道:“奸贼,奸贼……”突然冷笑数声,正色道:“石儿,这世间之事本就复杂,有些人分辨不明,便也就人云亦云颠倒黑白,要知道他人之言也不是尽皆可信。”说到此处,似是想起旧事,不由叹息一声,道:“要说当今永乐皇帝,发兵攻陷南京时,还曾起诏说是太祖遗命的正统皇帝,嘿嘿,假的便是假的,任他如何编造,终究是一个逆臣贼子。”
“是么?这个……这个梁伯伯却未曾说过。”那孩童张大了嘴,结结巴巴的道。那壮士微微一笑,道:“你梁伯伯学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