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得想起了“儿女英雄传”上的邓九公。
小张确是很够面子。这从孙祥太对素昧平生的刘不才,特别恭敬这一点上,看得出来,“十八句”客套话说过,提到松江老大,孙祥太在尊敬之中又显得亲切了,“这是个好朋友。”他说,“刘三爷不是外人,我亦不妨说说:我们同辈,嘉白跟他们松江与武九帮,因为大家靠得近的缘故,感情更加不同。刘三爷既是松江老大的好朋友,以后还要多多亲近。”
刘不才看了小张一眼,开始道明来意,话由小张提个头,刘不才细说究竟。最后又由小张提出要求,请孙祥太无论如何要将朱大器全家送到上海。
孙祥太听完不响,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是抽烟眨眼,显然在作盘算。息了好一会,他向刘不才说:“刘三爷,我告个罪;我跟我这位张老弟台,有一番下情要诉。”
“好!”小张先站起身,“请过来!”
两个人在屋角窗下,促膝低语,孙祥太首先就表示,既是小张的委托,又有松江老大的关系,这件事他无论如何不能推倭;不但不推诿,而且非要办到不可。
“朱家大小,有个人伤了一根汗毛,就算我对不起你。”他说,“所以非要我亲自护送不可。不过,老弟台,你晓得的,我那件事还没有了结。”
“对了!”小张想起刘不才在打听这件事,便即问道:“还没有开过香堂?”
“还没有。只为那个富生的引见师到安徽去了,一定要等他赶到才能‘开香堂’,日子还不能预定,如果派一个‘小角色’去办,我实在不能放心。”孙样太说,“现在不比从前了!”
这自然是实话,小张不能强人所难;只有这样问他:“虽说不能预定,大致总有个日子吧?”
“当然。我想有十天工夫,一定可以料理清楚了。”
“那就只好等。”
“真是对不起!”孙祥太歉意溢于言表,“老弟台第一次交下来的事情,我就没法子说做就做,心里很难过。”
“老大哥,老大哥!”小张赶紧拱拱手,“你这样子说法,变成我心里要难过了。”
于是重新回到原处。当着孙祥太,小张不便细说究竟;只简简单单告诉刘不才,十天以后,孙祥太亲自护送朱大器全家到上海。
一桩大事,居然顺顺利利地有了结果,刘不才喜不可言;连连称谢,满意而归。
到了城里,小张才说明孙样太所以要十天以后才能分身的缘故。刘不才又起了好奇心,向小张问起,孙祥太开香堂,用家法处治恶徒,能不能想办法让他开一开眼界?
“这——”小张大摇其头,“恐怕不成功。”
“你倒探探口气看。”
小张倒真够朋友。为此第二天又去了一趟拱宸桥,但是见到了孙祥太却几次三番开不得口;这种出乎情理、触犯忌讳的要求,确是难以启齿。
孙样太是“光棍眼、赛夹剪”,岂有看不出来的道理?“老弟台,”他说,“自己弟兄,你有啥话不好意思说?是不是输得多了?三五百两银子,我是随时都有的。”
“不是,不是!我要钱用会跟你要;这件事倒真是不好意思说。‘开口洋盘闭口相’,我要开出口来,你心里一定会笑我洋盘。”
“没有这话,你尽管说。”
“你们开香堂外人可以不可以在场?”
这像是明知故问,其实是一种试探。孙祥太心里明白,小张着实不是洋盘,难开口的话,说来极有分寸;自己只要答一句“照规矩决不可以”,他就不会再说下去了。
然而交情到底不同,这话他不肯说,只是沉吟着。
小张料知他拒受两难。交朋友何苦老叫人“穿小鞋”,所以摇着手说:“算了,算了!我那个朋友样样落槛,就这桩事情太没有道理。不理他了!”
“你不要慌,等我来动个脑筋。”孙祥太说,“帮里的规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帮规不可犯,”有的可以通融。像开香堂不准外人参与,原是防着有奸细来窃盗帮里秘密,或者引进些公门差役,惹出麻烦;再不然空子不懂,到处去瞎说,也不大妥当。像你老弟台跟你那位令友,都是落门落槛的人,看靠开香堂也不要紧。何况这次开香堂你也是有关系的人;别人真要问到,我自有话说。至于你那位令友是啥人,我已经猜到,不过我要装糊涂;我不问,你也不必告诉我。“”好!“小张笑道:”‘光棍好做,过门难逃’,你的不问,我的不说,也就是一个过门。不过,我那个朋友怎么进去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