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1/4 页)
当然,哪怕是骑弩马璘也不会给象雄人一把,更不用说元戎弩和八牛弩了。这些利器只能是掌握在唐人的手里,就算象雄人是盟友也不可能接触到这些东西。
一众少壮派将校跟着马璘策马走在壕沟之间,看着眼前这壮观的战场,都对这次的决战极有信心。这两个月来将军大人教给他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简直令他们眼花缭乱,将来即便是离开了将军,在守城方面他们都有自信可独当一面。
为了这一次的决战。马璘已经不敢有任何保留。把一切能想到的后世手段全都用上了。这一战对于安西军和大唐实在太重要了,他根本输不起。所以明知亮出这么多手段此战之后将会有不少麻烦,却也已经是无法顾及。
先要拼死赢下此战,再说其他。
壕沟间的空地上插着许多旗子,标注了那些地方藏有陷阱,哪些地方是密集的用来折断马蹄的浅坑,若是不小心的话,便是自己人也可能在这种地方受伤,所以在草甸上行走,马璘也是极为谨慎。
安西将校们沿着特别留出来的道路曲曲折折的走出了堑壕的区域,跟着马璘策马向前飞奔。斥候们不断的从远处驰来,把逻些大军的位置报告过来。
其实已经不用报告了,从远处河畔隐隐腾起的黄尘,已经可以看到逻些人到了哪里。
从拉萨河谷到狮泉河上游,高度差超过一千米,道路曲曲折折,极为难行。这样的行军,逻些大军根本无法携带重型的攻城器械,而狮泉河畔虽有着大片的红柳丛,这种灌木也不可能用来制造攻城器械。
这样的状况之下,防守一方的优势将被最大化。
有着这一座雄城在手,马璘已经有极大的信心。原本逻些大军没来时他还略有些紧张,现在看到远处扬起的黄尘,他反倒是瞬间轻松了下来。
“各位兄弟,跟某家去迎一迎吐蕃赞普!”马璘大声喝道,青海骢如同离弦之箭一般蹿了出去。
众健儿皆是大笑,跟着马璘快速的摆出个冲锋的阵型,沿着狮泉河向前疾冲而去。
越是靠近吐蕃大军,天上的黄尘便越高,驰出数里之后,眼前便是一道密密麻麻的黑线,如同潮水一般向前慢慢涌进。一队队唐军斥候在吐蕃大军前横着来回奔驰,缓缓地向后退却。
见到主将前来,杨预麾下的斥候们皆是大声欢呼。他们没有得到骚扰吐蕃人的命令,是以到现在位置还没有发出一箭。
马璘命令杨预带着斥候们撤回受降城下,继续带着将校们向前冲去。
数万吐蕃骑兵在高原之上缓缓而进,地面都在轻轻地颤动着,马璘目力极为敏锐,已经能够看到吐蕃大军中军之中,一群锦衣华服的吐蕃贵人。那被簇拥在中间的胡子浓密的家伙,应该就是这一代的吐蕃赞普,外号梅阿迥的尺带珠丹了。
尺带珠丹位于吐蕃大军深处,距离最前面的吐蕃骑士还有里许。这个位置,便是元戎弩也没法攻击到他。
之前达扎路恭的死,便是因为他冒失的站在大军的前面,结果被杨预带着唐军斥候一顿乱箭射伤,这才给了冯大中发难的机会。马璘本来也是想来这里看有没有便宜可占的,看这个样子只好作罢。
距离吐蕃大军还有二里,吐蕃大军中便有了反应,两股骑兵各有五百余人从大军之中冲了出来,呈钳形之势冲向了马璘等人。
马璘大笑一声,拨转马头便是径直冲向了一支骑兵,几十名少壮将校紧紧跟着,见马璘从皮匣里拿出了元戎弩,便一个个做出了同样的动作。
“射!”
到了元戎弩的射程之内,马璘一声令下,几十把元戎弩同时发射,全部都是十箭齐出。飞蝗般的钢箭笼罩向了数百名吐蕃骑士,血花飞溅惨叫连连,吐蕃骑士们割麦子一般的倒了下去。
一波齐射过后还在马上的吐蕃骑兵便剩下了百余人,一个个都惊呆了。
吐蕃军虽和安西军对垒过多年,何曾见过这样的局面!
这样的神情,马璘等人曾经在达扎路恭麾下的逻些骑兵脸上见过。上一次是六百多把元戎弩同时发射,足足射杀了两千多逻些骑士。
第一次见到未知的事物,感觉恐怖是极为寻常的。
就在这些吐蕃骑兵犹豫的时候,马璘几十人已经拍马赶到,一个个从背后拔出锋利的短矛,快速的扔了出去。
纯钢铸造的短矛锋利而沉重,将校们都是一顶一的好手,力量极大,何况还有战马前冲带来的巨大速度,威力极为惊人。被短矛刺中的吐蕃人都是被直接贯穿身体,两波短矛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