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1/4 页)
俄国文学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女子与其使命》四篇存世。爱罗先珂在华期间的诗作《与###少年》、《人类一分子》和《摇篮歌》,亦由周氏译为中文发表。爱罗先珂第一次离京后,周作人写文章说:“他毕竟还是诗人,他的工作只是唤起人们胸中的人类的爱与社会的悲,并不是指挥人去行暴动或别的政治运动;他的世界是童话似的梦的奇境,并不是共产或无政府的社会。他承认现代流行的几种主义未必能充分的实现,阶级争斗难以彻底解决一切问题,但是他并不因此而是认现社会制度,他以过大的对于现在的不平,造成他过大的对于未来的希望,——这个爱的世界正与别的主义各各的世界一样的不能实现,因为更超过了他们了。想到太阳里去的雕,求理想的自由的金丝雀,想到地面上来的土拨鼠,都是向往于诗的乌托邦的代表者。诗人的空想与一种社会改革的实行宣传不同,当然没有什么危险,而且正当的说来,这种思想很有道德的价值,于现今道德颠倒的社会尤极有用,即使艺术上不能与托尔斯泰比美,也可以说是同一源泉的河流罢。”405周作人似乎是以一个前理想主义者的心情去理解爱罗先珂的,他在爱罗先珂身上也许多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诗人的空想”云云亦可用来形容曾经热中的新村运动,其实同为“诗的乌托邦”而已。
一九二二年十月,当时还是清华大学学生的梁实秋登门拜访周作人。多年以后,梁氏回忆说:“我没想到,他是这样清癯的一个人,戴着高度近视眼镜,头顶上的毛发稀稀的,除了上唇一小撮髭须之外好像还有半脸的胡子渣儿,脸色是苍白的,说起话来有气无力的,而且是绍兴官话。”406
周作人传 第四章 一九一七(24)
六
一九二三年一月一日,周作人发表《妇女运动与常识》407一文,可以看作是对《人的文学》中相关问题的重新思考。从前他说“要讲人道,爱人类,便须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置”,已有“反求诸己”之意;现在或以“讲人道,爱人类”未免虚幻,而“先使自己有人的资格,占得人的位置”实在得多,所以就来切实解答这一问题:“我相信必须个人对于自己有了一种了解,才能立定主意去追求正当的人的生活,希腊哲人达勒思(Thales)的格言道,‘知道你自己’(Gn?thi seauton),可以说是最好的教训。我所主张的常识,便即是使人们‘知道你自己’的工具。”“知道你自己”乃是“回到根本”;强调此点,正是周作人的独到之处。他所列举的“常识”包括:“第一组的知识以个人本身为主,分身心两部;生理又应注重性的知识”,“第二组是关于生物及人类全体的知识”,“第三组是关于天然现象的知识,第四组是科学的基本知识。”以上四组,“他们的用处是在于使我们了解本身及与本身有关的一切自然界的现象,人类过来的思想行为的形迹,随后凭了独立的判断去造成自己的意见,这是科学常识所能够在理智上给予我们的最大的好处了”,“第五组特别成为一部,是艺术一类,他们的好处完全是感情上的”。这里所说,既是周作人有关“人”的理解,又是他对自己的总结。他的全部思想,即以上述“正当的人生的常识”为基础。
不久周作人在《晨报副刊》开辟一个新的专栏,题为“绿洲”,皆为读书之作。较之此前的“自己的园地”,这组文章更接近后来所谓“周作人小品”——或者说,真正的周作人风格,是从这个专栏开始酝酿的。其中《猥亵论》408介绍道:“蔼理斯(Havelock Ellis)是现代英国的有名的善种学及性的心理学者,又是文明批评家。”自此周作人便与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以至有“中国蔼理斯”之称。周作人对蔼理斯的评价:“他的好处,在能贯通艺术与科学两者而融和之,所以理解一切,没有偏倚之弊。”使人联想到《妇女运动与常识》中对于艺术科学两类常识的强调;他从这时开始把蔼理斯引为知己,似非偶然。两氏最大的相同之处,正在总是基于常识发表意见。几个月后周氏又在《文艺与道德》409中讲到蔼理斯,他自己也将成为这样的人:“他毫无那些专门‘批评家’的成见与气焰,不专在琐屑的地方吹求,——却纯从大处着眼,用了广大的心与致密的脑估量一切,其结果便能说出一番公平话来,与‘批评家’之群所说的迥不相同,这不仅因为他能同时理解科学与艺术,实在是由于精神宽博的缘故。”周作人最看重的还是蔼理斯关于性心理的意见,上述两篇文章均涉及这一问题。以后他说:“性的心理给予我们许多事实与理论,这在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