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2/4 页)
钧说道:“我国可以和贵国达成一些列协议,但是唯一的要求是不与贵国结成任何形式上同盟,至少名义上的。”
里宾特洛甫笑了,说道:“传说,亚特兰蒂斯神族的一支到了东方,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之后,他们就变成了中国人,中国这个奇迹般地在短期内变得强大,并一直对德国保持着亲密关系的国家的主体民族汉族。同样是优秀的上等民族,中国人和雅利安人一样,有着亚特兰蒂斯神族的血统,否则你们绝不可能,在过去长达数千年之中,一直是亚洲的领袖,并在遭受“野蛮人”入侵的衰落后,在短期内实现了国家复兴。这个世界就应该是优秀人种享用的,劣等民族应该被清除掉。只要最优秀的欧洲民族和最优秀的亚洲民族结盟,这个世界就会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顾维钧站起身来,和里宾特洛甫握手,道:“但愿是这样。”
很快的,德国人开始履行他们的承诺,首先被归还的是德国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国内舆论顿时沸腾了,民间更是普通倾向支持德国,支持这个几乎为“正义化身”的国家。
412 反间计和大清洗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中国和德国的频繁接触,使得苏联感到了严重的危险。以往的历史告诉现任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是整个国家的基础;失去这部分,俄罗斯国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正是俄罗斯拥有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的广阔空间,这使其有了广阔的战略纵深,这反而增加了俄国人的反攻力量并抵消了敌国比如拿破仑法国,以及前日本从西东两面击垮俄罗斯的难度。另一方面,我们对俄罗斯人所拥有的这个“战略纵深”的意义也不可夸大。斯大林明白这一点:当希特勒大兵压至莫斯科时,斯大林曾考虑的“避难”地点并不是像亚历山大一世那样选在远东,而是选在印度。因为他知道,他所处的时代已与19世纪初反拿破仑时的亚历山大一世所面临的形势不同,20世纪的苏联如果失去欧洲,且在日本已经崛起的情况下,他也就不可能不失去远东。这也大概是他不可能在对德战争中仿效库图佐夫用大踏步后退赢得战争,而是必须在莫斯科至斯大林格勒一线坚持抵抗到底的原因所在。
但是,现在的斯大林不得不面对更为严峻的形式,因为在远东和中亚,他面对的是幅员辽阔,人力资源及其丰富的中国。而且与苏联的主体部分远离西伯利亚不一样,中国的核心地带更加靠近西伯利亚,并且中国人手里还有另外一张王牌,那就是任然忠于罗曼诺夫王朝沙皇阿列克谢一世的二百多万白俄。
从1935年起,驻扎在中国境内的海拉尔以及兴安的白俄军骑兵部队,便不断在中苏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的军事实力。从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发生多次军事冲突,规模逐步升级。1936年3月30日,科尔尼洛夫麾下的一支1500人的小分队入侵苏联境内境内阿姆利西亚,被苏军击溃。在1936年的年底,邓尼金、科尔尼洛夫、谢苗诺夫、库捷波夫、普利什凯维奇、斯特恩伯格、杜托夫的军队又多次试探性地进入苏联境内,在小规模交火后就撤退了。
这一系列的挑衅行为让斯大林十分恼火,觉得有必要教训一下北京的那个名叫徐天宝的中国人。
斯大林有这样的想法是他的理由的,首先,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就实现了工业化,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举成为一个工业国。苏联的这种发展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众所周知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经济上统得过死,管得过严,缺乏强大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益低下。政治上过分集权,缺乏社会主义民主,个人专断盛行,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文化上过于划一,行政干预过多,缺乏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宽松环境。如果说,斯大林模式在战时和准战时的环境中其优越性的一面得到充分发挥的话,那么在正常的和平建设条件下,其缺陷、弊端的一面就暴露得十分明显。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的苏联有远比以前的苏俄和沙俄更为强大的经济实力。
其次,苏联此刻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1924~1925年,以MV。伏龙芝为首的特别委员会组织实施军事改革。通过改革,苏联采用了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保留并建立了一支50余万人的精干红军。同时,组织编制发生根本变化,组织形式取得统一;建立严格的兵员补充制度,每年秋季征集义务兵;各级指挥人员进一步更新,实行一长制,增强指挥人员的责任感;健全部队训练制度,贯彻执行新的条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