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准备在大周发行国债(第2/3 页)
则天微微点了点头:“刘家大郎,这些大家都知道,你要说点朕不知道的。”
刘鑫现代出身的人,当然在经济这方面的见识肯定要远超古人,虽然这方世界远比现实中的古代生产力先进,但千年的认识差距还是显而易见的。。
刘鑫:“陛下,解决制钱少的问题,只有铸造新币,当然这种新币只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必须是价格低廉而且不易仿制的。”
“臣是这样想的,不如在银票的基础上发展一种朝廷的债券,由地官发行,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债券两种,可以制定不同的的利率,到期由地官还本付息,这种债券不记名可自由流通买卖,这种债券由于拥有利息,可以将民间的金银铜通过朝廷的借款,收回中央国库。”
武则天淡淡道:“婉儿,你去把地官上书崔行之叫过来,朕也想让他也听听刘家大郎的见解。”
李婉:“是,陛下。”
很快崔行之也来到了长生殿见驾。。
崔行之:“臣崔行之,叩见吾皇,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微微一笑道:“行之,这位刘家大郎对地官的工作有一些看法,你可以过来听听。”
崔行之:“臣遵旨,刘大人请。”
刘鑫点了点头继续道:“我的想法是由地官发现国债,由朝廷提供担保按期还本付息,收集民间的金银铜做为储备,由此可以成立一个隶属于皇家的银行,专门处理国债相关事务。”
崔行之:“刘大人发行国债不是让朝廷向民间借债吗?这恐怕有损朝廷威仪吧。”
刘鑫微微一笑道:“崔大人,发行国债不但不会有损朝廷威仪,还会加强购买国债的人对朝廷的信心,因为国债能还本付息是因为朝廷还在如果朝廷不在了,他们找谁去还本付息呢?所以国债有捆绑民心的作用,买了国债的人一定是希望大周江山万万年的。”
崔行之:“刘大人所言有理,不过如果朝廷的名义发行这种国债,岂不是要朝廷支付利钱,如果按照现在钱庄的利率,国库用不了一年就得破产,如果不按民间钱庄的利率,我们的国债又如何发行得出去?”
刘鑫缓缓道:“崔大人所说有理,不过这利率的确定并不是按照某一个标准来确定的,因为利率后面对应的是风险,钱庄对应的是借款人的风险,而国债对应的是朝廷的风险,这里面的区别太大了,一般意义上朝廷几乎是没有风险的,所以国债的利率也是可以比较低的。”
“至于认购问题,臣认为一年期制定10%的利息,三年期制定12%的利息,五年期13%,十年期15%的利息,又有朝廷的信誉做保,发行应该是有市场的,而且民间大部分金银都是埋藏在地下的,这样金银也不会变多,借贷给朝廷还能得到这么高的利息,何乐而不为。。”
“而且,发行国债可以作为各级官吏的政绩考核标准,可以给各级官吏规定每年必须完成的国债认购任务,会对他的政绩考核造成很大影响,这样各级官吏就会想方设法完成任务。”
崔行之:“如果按照刘大人所说发行国债,将民间的金银铜收入国库,每年都必须支付利息,这样下去国库岂不是每年都会亏空吗?长此以往如何使得?”
”刘鑫微微一笑道:“崔大人,朝廷发现国债当然是为了收集民间金银铜,但是朝廷拿到这些钱之后可以投资一些公共的项目,比如修路建桥,还可以成立大型的属于朝廷的粮食商号,在丰年的时候大量收购粮食,灾年的时候释放粮食储备,这样可以有效调节粮食的价格。”
这时武则天也听出了其中的妙处,意识到刘鑫的这个主意可能会把解决她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于是道:“刘鑫,你刚刚说成立粮食商号,存储粮食,这种事情前朝在做,本朝也在做,可是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刘鑫:“回陛下,前朝和本朝的粮仓最大的作用是储存粮食,但是大部分的时候这些粮食并不会进入民间流通,反而因为要充实粮仓,不断从民间征收粮食,这样更加加剧民间粮食价格疯长,所以这种储备有害无益。”
“但是如果朝廷成立一家专门的粮食管理机构,每年收获的时节,按照市价保底收购粮食,同时严禁民间大量囤积粮食,打击囤积居奇,这样虽然不能杜绝粮食市场的乱象,但是起码能大大加强朝廷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
武则天:“如果朝廷到期还不上这个国债的本金和利钱又该怎么办呢?”
刘鑫:“回禀陛下,这个简单就四个字:“借新还旧”债务可以永续循环下去,用新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