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只要控制住词汇的使用,就能改变事实。我们简直是与现实世界脱节,而且对技术抱有幻想,认为敌人太原始,而我们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国家,因而这个仗没什么可打的。例如,麦克纳马拉的工厂里曾有过“探人器”之类的惊世之作问世。这是一种能从飞机上探测出地面上尿迹的仪器(也是后来提供“橙剂”的人制造出来的)。倘若在敌人可能出没的地域发现尿迹,我们的火炮便有了射击目标。可是,无辜的农民或水牛若碰巧把尿撒错了地方,那可就倒霉了。“探人器”只是麦克纳马拉防线中的一环。该防线由将南越各地连成一片的一系列电子感应器构成,每当敌军踏上胡志明小道,它们会立即向我们报警。这个主意从一开始便胎死腹中了。
你也许会问,我不是获得了荣誉军团勋章吗?假若在战争中不是不加区别地滥发奖章,它也许对我更为珍贵。然而在越南战争中却不是这样。记得有一次,我作为G…3到一个火力基地出席某营的指挥官交接仪式。离任的营长被授予3枚银星奖章——国家发给作战英勇者的第三级最高荣誉奖章,外加一大把其他奖章,而他在那里只干了6个月。他表现得精明强干,有时也称得上英勇,受到部下爱戴。然而,士兵们得站在那儿,倾听对相当普通的表现作言过其实的夸张。这么多奖励堆在一起,连写嘉奖令都成了一门小小的艺术。离任营长的“包装”包括:一枚银星奖章、一枚荣誉军团勋章和数枚仅因积累了直升机飞行时间而获得的空军奖章。这些几乎成了标准的发放物资。因为别人用此包装自己,你也就接受同样的包装。如此不加区别地滥发奖章,使得那些真正英勇非凡的英雄——无论是列兵还是上校——作出的业绩也为之声名贬值。我记得,在颁发3枚银星奖章那天,我看过士兵们的表情。当时我心中思忖,这真是愚蠢透顶。我们竟把这些年轻士兵拉到这里来观看这些愚蠢表演。我们在给他们传授些什么呢?那套废话管用吗?一味追求名利的有害做法已腐蚀了军队,而我是其中之一员。
类似美莱那种丑恶的事件之所以发生,部分原因在于美军热衷于另一种虚构的神话,即越南战争中创造出来的令人厌恶的衡量标准——“数尸体”。实际上,在真相大白之前,第十一步兵旅曾因在美莱击毙128名“敌人”荣获了特别嘉奖。迫于五角大楼要其证明国家在人员和财力方面的投资没有白费这一压力,陆军极为需要找到某种可以计量的东西。在本周的情况报告里,我们可宣称赢得了什么军事目标呢?一座山头?一条山谷?一个村庄?这种可能性极小。结果,尸体就成了衡量标准。其实,尸体数也靠不住。新闻界可准确获知我方的死亡人数,他们只要数数运出去多少具棺材就一清二楚了。20具棺材,那就是20个人在最近一次交火中阵亡。我们以什么来证明敌人死了多少?要查明这一点绝非易事。越共和北越军都不用棺材,他们很擅长于脱离接触并带走死者。我们本可以用缴获的武器作为衡量标准,但你得把武器拿出来,这样记者们就会数。敌人的尸体是不必带回来的。每天晚上连队都登记。“你们排打死多少?”“我不知道,我肯定看到的有2个。”“好吧,你要看见2个,那可能就有8个,那我们就算是10个吧。”数尸体由此成了死亡人数统计竞赛。连与连比,营与营比,旅与旅也比。好的指挥官报上来的尸体数高,他们因之得以晋升。假如你的竞争对手夸大尸体数字,你能不夸大吗?
敌人的确是在遭受惨重伤亡,但这不起什么作用。正如一位军事分析家所说,用造成对方伤亡的经济成本除以对方的伤亡数,然后再乘以承受伤亡的政治代价。只要敌人愿意付出那种代价,尸体数就一文不值。我们的敌人显然准备付出代价,而且不讲什么体育道德,拒绝按我们的计分方法进行比赛。我们总想与北越军决一死战,来一次越南的滑铁卢、硫黄岛、仁川,但他们拒不合作。无论我们的打击有多重,北越军部队总会隐没进山岳地带的庇护所内,或进入老挝,重新武装,重新组建,然后又出来打。我们也有庇护区,从南中国海一直延伸到美国。两支军队在越南的山区与滨海平原之间交手,相互厮杀。每周五晚上,我们将本周的尸体数加在一起,随后便上床睡觉。第二天,一切再从头开始。
我第一次在越南服役将近结束时,曾估计得要50万部队才能取胜。6年后,我第二次到越南时,我方投入兵力已高达54。34万人,但仍然不够。考虑到地形、北越军和越共的作战样式,以及他们愿意承受的伤亡,美国投入多少力量都防不胜防。
记得我当副营长时,有个士兵踩上地雷,一条腿被炸断了,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