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1/4 页)
她老了,越老越觉得孤独,越盼着儿女能绕膝。
年轻时候,不说庶子女在她面前讨好巴结,就是亲生的几个孩子也总是成天围着她,在她怀里撒娇,撵都撵不走。
她那时候。要掌中馈,要管一家子吃喝,又要对付自家老爷后院的女人,还要忙着在婆婆,太婆婆面前立规矩,总觉得儿女们吵闹得慌。
而现在儿女们一个个大了,她倒是又想着儿女们在身边陪她天天说话解闷了。
周宴卿剥了一个葡萄递到老太太嘴边。笑眯眯地问道:“族叔信里都说什么了?”
老太太一脸高兴地伸着头凑过去,把葡萄吃到嘴里,嚼了两下咽下去。
才说道:“说是仲秋节的时候,宫里今年准备大办。不说各宫娘娘,就是宫里各处,京中的贵人、官家那都是需要裁新衣的。你族叔来信让你大哥和你帮着准备一些时兴的料子。咱家的布料生意挣不过别人,但分杯羹还是可以的。”
周宴卿点了点头。
道:“这两年年景好。四海升平,今年除了仲秋,还有宫里的太后也是整寿,也必是要大办的,还有皇后千秋也在冬日,京里人家也多喜欢在秋冬日扎堆成亲,咱家虽说要不来布料的供奉,但多准备些布料送往京里,分杯羹还是可以的。”
老太太欣慰地看着这个出息的小儿子,道:“家里多亏有你大哥和你。不然这一家老小只怕要吃老本了。北边有你大哥照应着,又有你族叔帮衬,他虽一个人在外头,为娘倒是不担心他。倒是你,这么些年了,你也二十好几了,还没成个家没个子嗣”
“娘,这哪里能强求的。”
周宴卿打断老太太的话。
又道:“儿这回必定要娶一个跟儿贴心的人儿回来的。我们会再生一堆儿女让娘帮忙带着,到时给娘养在身边解闷逗趣。”
老太太听了笑了起来,道:“那敢情好。你族叔在信中还问起你的婚事呢。这天气也不热了,你真的不跟为娘说说你藏起来的那个可心人?”
周宴卿听了抬头看了老太太一眼。小心翼翼问道:“娘,万一我瞧中的可心人,娘你看不中怎么办?”
老太太听了愣了愣。
盯着他眨了眨眼睛,才道:“卿儿瞧中的定是好的,娘怎会看不中。只要卿儿觉得好,娘定也觉得好。”
周宴卿眼睛亮亮的,道:“真的?”
老太太瞧着他,笑着点头:“当然是真的。”
看周宴卿一脸的欢喜,又问道:“这回可能跟娘说一说是什么人家了吧?”
周宴卿看了看老太太的脸色,好像没什么异样,这才缓缓说道:“那人真的是个好女子,长得好,识字,懂看帐本,又知事明礼”
老太太听了笑了起来。
说道:“咱这样的人家,那管事娘子,娘身边的丫头还不大都是识字懂看帐本的?寻常人家,只要不养歪的,哪个不是知事明礼的?”
周宴卿被老太太说得噎了噎。
又急忙说道:“她虽生在小户人家,但瞧着实在是大家里出来的。不是我夸她,咱家几个嫂子还没她的气度呢。再说她家也不是商户,她爹和她弟弟还是秀才,他还有一个弟弟读书也很厉害。家里虽没甚家资,但却是真正的耕读之家。她爹若不是身体不好,早些年家里也不甚好过,举人进士都是唾手可得的。嫁到咱这样的人家也不算高攀了。”
老太太大感兴趣。
“哦?还是个耕读之家?她爹和他弟弟都是秀才?”
周宴卿连连点头。
老太太嗯了一声,点头说道:“若真是这样的人家,那养出来的女儿,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咱家虽然在京里有你族叔照应着,但你爹生了六个儿子,也就你三哥是个会读书的,但至今也还是个白身。好在文轩那孩子倒有他几分聪明明劲,皮虽皮了点,但好在读书是个有悟性的。现在又被你族叔接去京里跟他孙儿们一块读书去了,将来若是他有出息,咱家也能再进一层。若是你说的那个姑娘将来她两个弟弟都是有出息的。那对咱家也是个助力。”
周宴卿听了连舒了几口气,顿时觉得身轻二两。
老太太看了他一眼,又说道:“那姑娘姓什么?家住哪里?你这藏得可好,总不跟为娘说她家的事,为娘到现在也没见到人。这两家要说亲,总得见上一面,互相了解一下情况不是?说不得只是你剃头担子一头热呢。”
宴卿听了忙摇头:“不会的,她也愿意的。”
老太太眼睛一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