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1/4 页)
之前都是租的学子。屋主一般会帮着学子们配齐这些。你也不敢指望一群呆头呆脑的学子去买桌椅床等来用。这些又不能搬走。
书呆们大多背着书箱,再抱着几件衣裳就来了。哪里还会去买什么床啊桌啊椅的。
所以屋主决定卖这处房子的时候,家具也都留了下来,这些半新不旧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好木料,拉走还费事又占地方。
后来周宴卿帮着买来后,又派人过来打扫添置了一些东西,就是厨房里的东西也都是齐全的。
只是也不知什么时候能来住,铺盖倒是没买,米缸也是空的。
乔父乔母又对着周宴卿谢了一番。对他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因有器具,打水也方便,乔明瑾带着明琦把锅具洗了一遍,添了水,准备煮水泡茶。
杯子虽有,但没有柴火,也没有茶叶。
云锦便自告奋勇去买。
而乔明瑾和乔母则按着周宴卿的指点,去巷子口看有没有人挑柴火来卖的。
母女俩运气很好。果然巷子口有两个半大的娃子挑了柴摆在那里。
两人也没有吆喝,就地摆开,两个半大小伙子蹲在那里等着生意上门。
乔明瑾见了,不由想起她那段砍柴卖柴的岁月。
一担柴火能卖十文钱,她捡了一牛车的柴火能卖五六十文。靠着卖柴母女俩度过了最开始那段艰难的时光
乔明瑾正感慨着,乔母那边已经是在问价了。
“婶子,买柴吧?这柴不贵,十五文一担,若两担都买,给二十八文就行。”
两个半大娃子,一大一小,大的能有十四五岁,小的也有十二三岁的模样。
乔母左右打量两个小伙子,问道:“你们是兄弟俩?”
大的那个瞧着是个机灵的,笑眯眯地点头说道:“婶子你眼光真好。我们正是兄弟呢。婶子是刚搬来的?我以前没见过婶子呢。”
乔母笑了起来:“这里住的难道你们都认识不成?”
那个小的,见乔明瑾母女俩不像坏人,也有胆说话了,仰着头道:“我们天天来这里卖柴,我大哥只要看过的人都能记住呢。可是我们从来都没见过你们。”
乔明瑾听了也笑了起来。
道:“我们确实是今天刚搬来的,家里没柴火,来买一些。你们这柴可比集里贵呢。”
那哥哥急忙说道:“姐姐说得正是。比外面贵了几文钱。只因这里离集里远,也不让随便摆摊,那里长也是瞧着我们兄弟老实本份,才让我们到这巷子口来卖的。”
乔明瑾笑了起来,这便是物以稀为贵了。
读书人大多酸腐,觉得跟银钱打交道,便染了一身铜臭。大多是不知道外头的物价的。跟小商小贩讨价还价觉得更是有辱斯文,与民争利,自然是说多少便是多少了。
那弟弟只觉得乔明瑾长得好看,连笑起来都好看得很。只愣愣地盯着她看。
那哥哥却从刚才乔明瑾的话里听出来,这人应是经常到集里采买的,物价那是清楚得很。
眼睛转了转,便说道:“这里卖柴的人也不多,我们这柴也不愁卖,不过遇了婶子和姐姐也是个缘份,两担柴就给二十五文吧。我再帮婶子和姐姐挑到家里码好,这里也没有粗柴,若有我也会帮着你们劈好的。”
乔母如今日子过得好了,也不差那几个铜子了。再说也是苦日子熬出来的,也知道穷人家过日子的艰难。瞧着这兄弟二人面黄肌瘦的,也不忍讲价还价。
便点头先应了。
乔明瑾是自己当初卖过柴,知道捡柴砍柴的辛苦,她如今也不缺这几个铜子,更是不会有什么意见。
便也不说什么,转身引着那兄弟二人往院子走。
那兄弟二人做成生意,心里高兴,开开心心挑了沉沉的两担柴火跟在母女俩的后面。
走至一半的时候,乔明瑾便听到有人从后面唤她。
“娘,姐!”
母女俩顺着声音往后看,果然是明珏和明珩兄弟俩坐着周宴卿的车子到了。
母子姐弟相见都是高兴的很。
“娘,姐,我好想你们哦。”
明珩还小,肆意地扑在乔明瑾怀里撒娇。明珩倒是扶着乔母的胳膊笑眯眯地任乔母打量。
这兄弟二人也两个月不曾回家了。天气渐热,乔父乔母也怕他们来回辛苦,便带话让他们安心在庄里念书。
如今见了面自然是极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