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意见,要大家畅谈对策。王钦若是江西临江人,他请皇帝暂避到金陵去;陈尧叟是四川阆中人,他请皇帝暂避到成都去。赵恒最后才问寇准的意见,寇准反问:“不知道是谁替陛下出的这南迁吴、蜀的主意?”赵恒说:“你先别问是谁出的主意,只说说这个主意怎么样?”寇准正色说:“我认为应该斩这个出主意的人去祭旗,然后出师北伐!陛下神武,将士用命,如果御驾亲征,一定能够克敌制胜。不然,也可以出奇兵以扰敌人,或者坚守以困敌人,彼劳我逸,胜算在我手中,何必要抛弃祖宗陵墓,抛弃半壁河山,跑到千里之外的吴、蜀去。我能往寇也能往,根基一动,人心瓦解,天下还能保得住吗?”听了这一番义正词严的议论,赵恒才下了御驾亲征的决心。
长保和平的澶渊之盟(2)
当年11月,宋廷下旨御驾亲征,皇帝车驾从京城出发,大批文武官员随行,以李继隆、石保吉(石守信之子)为驾前左右排阵使,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直趋澶州,迎击辽军。这时天气严寒,雪花飞舞,左右向皇帝进献貂帽、皮袍,赵恒不肯接受,还说:“将士们都为严寒所苦,我一个人穿戴这些东西,能安心吗!”这话传入军中,士兵们高呼万岁,经久不绝。
赵恒在离京之时,本来以雍王元份为东京留守。但是在途中听到元份得了急病的消息,马上叫参知政事王旦驰回京城代理东京留守的工作。临行之时,王旦向赵恒说:“请陛下宣寇准来,臣有话要说。”寇准到了,王旦才郑重地请示:“如果战况紧急,十天得不到陛下的消息,我应该怎么办?”赵恒考虑了很久,才回答说:“拥立太子。”王旦回到京城之后,直入皇宫,传达圣旨,并且下令严守秘密。
在快到澶州的时候,又有人来劝赵恒,还是以暂避金陵为佳。赵恒开始动摇,立刻把寇准找来,再问他的意见。寇准正色说:“陛下今天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前线将士日夜都在盼望车驾早日来到。他们见到陛下,一定士气百倍!陛下一旦回头,军心涣散,万众立刻瓦解,敌人会在背后穷追,我们连金陵也到不了。”寇准又找到殿前都指挥使高琼,拉住高琼的手说:“太尉受国家厚恩,今天愿意舍身报国吗?”高琼立刻回答:“高琼一介武夫,得到国家重用,能有今日。今天愿意为国效死,相公有何吩咐,尽管直言!”寇准把他拉到赵恒面前说:“陛下如果不信臣所说的话,请问高琼。”高琼也劝赵恒绝对不能后退,并说:“寇准之言有理。”
到了澶州南城,大家遥望北岸辽军营帐连绵不断,军容很盛,就请皇帝驻跸南城,暂不过河。寇准立刻站出来说:“不行,陛下不过河,则人心不安,敌人的气焰还很盛,这不是取胜之道。现在王超领劲兵屯驻中山,已经扼住敌人的咽喉,李继隆、石保吉分从左右前进,已掣敌人的左右肘,四方援兵陆续到达,形势如此之好,还有什么顾虑!”这时寇准用眼色向高琼示意,高琼表示领会,左手扶住御辇,右手拔出寒光逼人的佩剑,大喝一声“起!”辇夫不敢怠慢,赶快抬起御辇快步前进,通过浮桥来到澶州北城。当皇帝的御盖在北城门楼上岀现,大宋帝国的黄龙旗迎风招展,呼呼作响之时,城下的将士们欢声雷动。《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一节中记载了赵恒暂驻澶州北城的经过:
“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召诸将抚慰。远近望见御盖,踊跃呼万岁,声闻数十里。会郓州得契丹谍者(郓州刚刚抓住了辽国间谍),缚至,斩之。契丹(辽国人)相视益怖骇。帝悉以军事付准,准承制专决(接受皇帝的委托,凡事独断),号令明肃,士卒畏悦。已而契丹数千骑(辽军)来薄城下,诏士卒迎击(皇帝下诏开城迎击),斩获大半,乃引去。帝还行宫(在南城),留准居北城上,徐使人视准何为(看看寇准在干什么),准方与知制诰杨亿饮博,歌谑欢呼。帝喜曰:‘准如是,吾复何忧!’”
当时千千万万的将士从城下仰望澶州北城门楼,觉得大宋皇帝威严无比。我们只要把这一段记事看了,知道皇帝当时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就会明白:衣冠楚楚的皇帝不过是个演员,宰相寇准才是真正的执行导演。不过,皇帝肯当这个演员,而且演得还很到位,这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事了。
顺利签订澶渊之盟
这一次战争,从一开头,双方都推定了自己一方的指挥者,也就是执行导演。宋方的法定代表人是皇帝赵恒,实际指挥者是宰相寇准;辽方的法定代表人是皇帝耶律隆绪,实际指挥者是萧太后。两位实际指挥者不只是要在战场上以兵戎相见,比个高低,还要在各条战线上斗法,八仙过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