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3/4 页)
在身,并且在府邸中还训练了百名女兵,负责内府护卫职责,俨然自诩为女将军
不过唯一让她遗憾的事情,却是这么多年来,她那纤细的小腹,始终未渐隆起,未能怀孕,给诸葛亮生下儿女,让她始终颇为遗憾
这会面对邹欣儿的提议,孙尚香倒也没有推辞,当仁不让的道:“既然诸位姐姐谦让,小妹就却之不恭啦”
孙尚香是众女之中,年纪最小的,而她的乳名又唤作小妹,加上她性格直爽,众女对她向来关爱礼让,这会听到她的话语,自是都微笑的点了点头
只有黄月英微微皱了下眉头,轻言道:“小妹弓马娴熟,看护夫君左右,自是无碍,但如今夫君贵为楚王,冲锋陷阵之事,必然甚少,只要不是局势危急,想必无需担忧周全之责,到时饮食起居,需要人照顾,这点小妹怕是略有不足
“这样,吾看咱们姐妹当中,要论性子温婉,只怕都不如小乔妹妹,难得的是小乔妹妹琴音绝妙,深的夫君喜爱,现今小乔妹妹闲居道观,莫如让她随军伺候,也好过她孤独终老,不知妹妹们以为如何?”
“姐姐建议甚好,就这么办”甄宓欣然表示同意,大乔等人自然不会反对,纷纷表示赞同
诸葛亮从外走进大堂,听到几女的赞同声,讶异的笑问道:“夫人们,谈论何事,这般意见统一啊?”
“自然是好事,这事我们姐妹也一致做出了决议,夫君你只有听令的份哦”甄宓一脸得意的笑道
到让诸葛亮颇感好奇起来了,但无论他这么相询,几位夫人都是不松口,只是告诉他明日自知
饭桌之上,诸葛亮坐在上首,望着左右的几位夫人,以及长女诸葛宜,长子诸葛陵,次子诸葛承、幼子诸葛亮瞻,心情颇为舒畅的举起桌前的酒盅道:“今日咱们一家,就预先吃一顿年夜晚,来日吾即将出征,今年的年夜饭就不能陪你们一起了,来,这一盅酒,我们大伙一起敬月英,这些年来她为这个家操劳受苦了”
“父王,我们两个都没有酒”诸葛瞻和诸葛承二人只有八岁,面前自是没有摆下酒盅,眼见诸葛亮要向母亲敬酒,诸葛瞻不由焦急的起身说道
“父王,瞻弟说的是,向大娘敬酒,怎么能少了我们两个?”诸葛承也从板凳上站了起来,一副小大人的模样说道
“哈哈,吾家儿郎都长大了好,今天允许你们二人喝三盅”诸葛亮大笑一声,满意的点了点头
“多谢父王”两小子年纪相仿长相也十分相似,走在一起,宛若一对双胞胎,但二人却又秉性不同诸葛瞻好武,诸葛承喜文,二人经常为此相争,吵得脸红脖子粗,事后却又依旧亲近如故端的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脉兄弟
敬完黄月英的酒,已经十四岁的诸葛陵,起身端着酒盅道:“父王,孩儿敬您一盅酒,预祝父王旗开得胜,一举平定中原”
“吾儿吉言,为父心领了,为父出征之后汝需好生向文和先生学习处理政务之事凡事多听,少说,不可摆世子身份,在家侍奉母亲要孝顺,对待文武官员要谦恭,切记切记”
诸葛亮饮罢手中之酒,郑重的嘱托了一句长子诸葛陵虽然年少,但长相酷似自己好学谦和,深的朝中文武官员的爱护,为此诸葛亮对自己的这个儿子,也是十分满意的
此次出征,诸葛亮本来有意带他出征的,但贾诩和庞统都表示反对,缘由是诸葛陵尚且年少,这个时候当以学业为主,征伐沙场之事,不宜过早搀和,以免铸就过重的杀伐之心
诸葛亮想想也是,毕竟天下还未平定,儿子出征的机会还多,没必要这么小就去见识战场血腥
接下来诸葛亮这一大家子,自是其乐融融的吃完了这一顿团圆饭,出落的亭亭玉立的长女诸葛宜,也已经许配给了徐庶之子徐质,若不是因为战事逼近,年后就要举行大婚的,不过现今只能等诸葛亮出征归来之后,再举行婚礼了
清晨时分,黄月英亲自为坐在铜镜前的诸葛亮梳理发丝时,赫然发现年近四十的诸葛亮,已经生出了华发
如今想起当年在隆中二人成婚时的情景,恍若就在昨日,可转眼却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他们夫妻二人,都已经步入中年
“夫君,征途漫漫,妾身无以为助,只能遥祝夫君平安,望早日归来”黄月英眼角有些发酸的伸手抚摸着诸葛亮的脸颊,眼中充满柔情与不舍
“月英,家中一切就拜托你了,孩子们都还小,该管教定要管教,切莫骄纵,为夫此次出征,多则一年,少则半年便归”诸葛亮在黄月英为自己戴上玉冠之时,长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