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部分(第3/4 页)
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罗马帝国继承人自居。故其帝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了罗马帝国及伊斯兰文明,东西文明在其手中因而得以统合。
十七世纪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但这段时间并非单纯是奥斯曼帝国的滞止及衰退期,这亦是帝国及其体制开始适应内外新的压力及事物的时期。
苏丹女权时期(1648年-1656年)是帝国后宫对政治有很大影响力的一个时期,由太后代表儿子行使权力,这并非前所未有,许蕾姆苏丹在1530年代初继承努尔巴努苏丹成为苏丹娜后,她被威尼斯拜罗安德里亚?杰里迪形容为「极度善良、有胆色及聪慧的女人」。由于易卜拉欣一世无力管治国家以及1646年年幼的穆罕默德四世登位,政务就交帝国后宫治理,这时期最著名的女性是柯塞姆苏丹及其媳妇杜亨?哈提婕,柯塞姆苏丹招致政敌在1651年将她杀害。
现在的奥斯曼帝国进入科普律鲁时期,在这段时期,帝国由科普律鲁家族的成员出任大维齐尔。1656年9月15日,时年八十岁的柯普律吕?穆罕默德?帕夏得到杜亨?哈提婕保证帝国后後宫不会干预他处理政务。科普律鲁?穆罕默德?帕夏是一位激进的保守执法者,他恢复了中央权力及帝国的军力,欧根亲王1657年征服克里特及
现任奥斯曼的帝王是穆罕默德四世;奥斯曼帝国第十九任苏丹。全名穆罕默德?本?易卜拉欣?本?艾哈迈德。在其父易卜拉欣被废黜后即位,时年仅6岁,朝政先后由其祖母和母后主持。
在穆罕默德被扶上王位的最初8年里,朝廷贪污**,各地叛乱不断发生。自1656年由祖籍阿尔巴尼亚的柯普吕律(Koprulu)家族出任首相后,政局有所改观。第一任首相穆罕默德?柯普吕律(1576~1661)采取严厉措施,5年内处决约3万名贪官污吏、不法军人和谋叛分子,整顿和恢复了国内秩序,将宗教基金改拨世俗用途,缓解了财政危机。自1663年起,穆罕默德四世开始以伊斯兰教正统派领袖的身份,指挥对欧洲各基督教国家的征战。但因帝国内伤严重,财力匮乏,虽一度取得优秀战绩,但战绩每况愈下。1657年击败威尼斯军队,征服克里特岛。1663年进攻奥匈帝国,败于中欧联军,被迫签订为期20年的和平协定,素丹从此不再具有废立东欧各国君主之权。
由于奥斯曼帝国刚刚被奥匈帝国击败,奥斯曼帝国现在没有多少军力对付中华帝国的军队,他们被第三集团军打败了,由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他们没有反攻,只是先稳住阵线,而中华帝国的军队也没有发动近一步的攻势,双方暂时停止作战。
由于中华帝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普鲁士接壤,普鲁士愿意与中华帝国签订和平条约,并派出使者与中华帝国协商,双方经过认真商讨,在普鲁士承认中华帝国占领所有的俄罗斯与波兰的土地后,中华帝国与普鲁士加大商贸的流通。
由于数场战役中芬兰捐赠物资和派兵帮助,最后芬兰却没有多得到一块土地,虽然中华帝国付了对方一百万枚银币的军费,但是张华汉也知道必须对其有更多的好处,张华汉派遣使者与芬兰再次谈判,对芬兰采取低税收和商贸优惠政策,让芬兰也得到一些实际的好处,也加强了两个之间的感情。
百旺的军队在东瀛四岛的野蛮掳掠达到了巅峰,隶属于总舰队的大型运输补给舰在韦小宝的指挥下几乎每天都穿梭在东海之上,向天南地北的运去数以万计的劳工。
随着中华帝国第七舰队空闲下来,他们领取了张华汉新的任务,中华帝国第七舰队开始穿越辽阔的太平洋,将触角伸到了美洲大陆,与正在育空地域盘踞的第四集团军取得了联系。此时的北美洲的北方人迹罕至,英、法、荷兰、西班牙等国的殖民军还没有将手伸到北美洲的北方,他们还在北美洲中南部地区大片的沿海地域驻扎建立他们的殖民地据点。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发出了万丈的光芒,天地间开始亮堂了起来,在布哈拉汗国的首都布哈拉城的城墙上,布哈拉汗国的国王阿布都拉?阿齐兹看着城下攻城的乌兹别克氏各部族的十万联合军队与至少五十万倭人胁从军攻打城池,他忧心忡忡的不知道如何是好,城下已经血流成河,城上的二十万大军已经死伤了两万余人,正还是倭人胁从军的火炮老旧威力比较小的缘故。
小次郎看着前面的城墙,皱着眉头,五十万倭人军队在城下已经死了四万多人了,还有数千受伤的,那布哈拉城也够坚固了,数十门大炮轰了十天都没有轰开一个豁口,那城墙也太坚固了一些。现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