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第1/4 页)
,他们为从新回归中原朝廷而兴奋不已,也为国家的强大而感动的落泪。
渤泥以前和大明交往频繁,岛上有因为各种原因而来到这里居住的数百名华人,他们多从事海洋贸易,人数虽少,却掌握了不少财富,算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些汉人自然对自己国家来的大军拥护无比,为了让渤泥国不有异心,刘国轩便对这些汉人委以重任,大封官职,并专门抽调两百名水师官兵供其调用,中华帝国的海军在数天之内就将渤泥的局势牢牢掌握。
刘国轩将渤泥的局事稳定下来后,只在渤泥留下了五条小的战舰,官兵四百名,其余大军则带着从渤泥弄到的补给出发,追寻主力舰队。
渤泥虽好,离马六甲却还有一段的距离,大军并没有在渤泥停留,施琅的帝国总舰队和郝俊杰的帝国第五舰队与一些第六舰队的舰船只在渤泥休整了一夜,补充了少量的新鲜蔬菜和肉食,就继续向婆罗洲南部航行,经过一天后,到达了婆罗洲西南部一条大河的地方才驻扎了下来。
施琅选的地方正是后世的坤甸,这里位于婆罗洲西岸卡普阿斯河汊流与兰达河合流处,河阔水深,通过河流还可以深入婆罗洲的内陆,是个天然的良港,这里的居民不多,整个坤甸加起来也不到万人,他们全是当地的土族,连酋长也没有。
这些土著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男人种稻、打猎,女人在家饲养家畜和料理家务,不愿与外界人多接触,更不允许外界人进入他们的住地,住处是建造的长屋,每个长屋里居住上百人,长屋的头人是他们推选出来的,负责管理整个长屋里的住户。
中华帝国的无数军舰的到来把他们吓坏了,中华帝国的战舰露出水面的地方高达十几二十米,长更是上百数百米,就象一个个巨大的海上保垒,这样的战舰即使是一艘,当地人也从来没有见过,何况来的是数百艘,而且还有更大更长的钢甲旗舰。
这里是古老的港口,以前也有其他国家的人驾船到这里交换当地人的胡椒、揶干、甘蔗等物,不过,规模远比中华帝国联合舰队数量少得多,中华帝国的军舰远离陆地还有一段距离时,许多土著人以为遭到侵略,拿着长矛和木根准备反抗。
只是随着中华帝国的战船群越来越近,所有的土著都被那无数的巨大舰船惊呆了,他们都无比的震憾,他们以为只有神才能建造如此大的船只,土著人只能目瞪口呆,连手上的武器掉在地上都不知道。
中华帝国的战舰靠岸后,将近一半的土著人跪伏了下来,如此强大的实力让他们兴不起抗拒的念头,那些土著奇怪的做法让登陆的士兵们都看得莫名其妙,见此情景却不知如何处理,如果对方反抗,自然可以用大炮轰击,接着派人上岸,清理出地方,只是对方跪在地上,阻挡了中华帝国海军陆战队的登陆,总不能也用大炮,火枪招呼吧。
这里只是婆罗洲一个小的土著,这样的土著在整个婆罗洲没有上百也有数十,他们各自操着不同的语言,中华帝国准备的翻译就是再齐全也找不到精通各族语言的翻译,几名先下来的帝国海军士兵和跪在地上的土著连比带划了近一个时辰,也没有让他们明白海军战士们的意思是让他们空出地方来,大军要在此登陆。
看到那些土著们实在愚笨,着急的施琅想到若不是顾忌要和荷兰人交战,恨不得直接用大炮和火枪将这些挡路的土著杀个干净,只是这些土著看似毫无威胁,如果中华帝国的大军要把这里作为作战的基地,如果得罪了他们,让他们逃入森林,记仇的他们时不时来袭击基地一下,也会让大军头痛的。
能不交恶当然最好,施琅只得耐着性子让众人想办法如何和这些土著交流,最后韦小宝提出不如拿出一些丝绸,瓷器和对方交换,对方或许能明白。
韦小宝算是走后门的将领,施琅知道这个流里流气的家伙是黄宗羲的儿子,而且张华汉竟然也很重视他,而且西伯利亚东面的大片地区也是这个家伙拿下来的,这个人不可小视,他提得主意也许有用,施琅只得一试,瓷器每条船上都有,丝绸也有一些,施琅让韦小宝带着几名士兵捧着几匹丝绸,还有数十套碗碟,和这些土著人沟通。
韦小宝一眼就看出了土著人的等级不同,他带人跑到那些头人的面前,将瓷器和丝绸拿出来。看到光滑柔软的丝绸,加上光洁的瓷器,所有木屋的头人们都双眼圆睁,士兵将这些东西塞到他们手里时,他们高兴的差点要跳起舞蹈,等价交换的原则他们还是懂得,毕竟他们也不是完全隔绝,头人们马上吆喝本屋的壮丁,搬出自己收藏起来的胡椒、揶干,稻米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