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58~259页
先把陈胜起义后的局势简单介绍一下,再做评述。
陈胜起义后,人民争着杀掉地方长官来响应,在楚地,几千人一队的武装比比皆是。
陈胜当时的战略是西向攻秦,但张耳、陈馀等提出了北向进入原来赵国的战略。路线斗争开始了。陈胜缺乏政治经验,没有坚持西向的战略,反而分兵给武臣、张耳、陈馀等。当时,陈胜集团内部凝聚力严重不足,英雄草创,也是势在必然,分兵的结果就是割据。
陈胜令周文直接进攻秦的心脏咸阳,在危急的时候,秦二世听从了章邯的建议,组织了一支由犯人、奴隶、造墓的民工组成的军队,阻击周文。秦国的军事素养还是过硬的,这支乌合之众,击败了周文。
与西线的恶战相比,北线比较幸运,在范阳人蒯彻的建议下,做到了“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这时,原来“张楚”阵营的武臣,自己提拔自己,从武信君升格为赵王,从革命派迅速地转变为割据派,成了秦、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
武臣等在赵国称王,陈胜不得不追认。韩信后来也学这一套,逼刘邦就范一次。
秦末混乱之际,各路造反派都趋向于复辟“封建”制度,没有人喊出“新朝当立”的口号。短时间内,楚、赵、燕、齐等旧的诸侯国,都在名义上恢复了。只不过原来的正版后裔已被秦国杀得七零八落,找不到几个了,于是,大家找一些近支贵族拥立起来,如项梁拥立的义帝,据说是楚怀王的孙子。这些遗老遗少,自己没有实力,搞不好就被从来没有臣服过自己的大臣砍掉了。
还有一类就是革命党人,他们也要冒充是旧贵族,以迎合当时的民众心理,武臣就是这样的人,他是陈胜的朋友,也不是原赵国人,自封了赵王,辅佐他的是魏国的张耳、陈馀,他们怎么让赵国人归附,是个问题。一方面要打六国的名号,一方面又是一帮不相干的人称王,真是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
从这些情况来看,当时人们并没有认可秦国创立的郡县制度,而是把恢复诸侯国当成了历史的常态,可见六国的势力和影响还是有的,起码当时造反的人,都多多少少或真或假地想借助一下他们的余威。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推翻暴政的革命力量在前面作出巨大的牺牲,投机家和野心家则低调潜伏,等待时机,然后出来摘取胜利果实。这一策略屡试不爽。
。 想看书来
泗上出了个刘高祖
九月,沛人刘邦起兵于沛,下相人项梁起兵于吴,狄人田儋起兵于齐。
刘邦,字季,为人隆准、龙颜,左股有七十二黑子。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初为泗上亭长,单父人吕公,好相人,见季状貌,奇之,以女妻之。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第259~260页
刘邦出场了,项梁和项羽也出场了。从揭竿而起到楚汉战争,从革命到分赃,如是而已。
历史是由成功者写的,即使不是成功者写的,成功者也会在历史上占据较大的篇幅。
刘邦是最后的成功者,因此对他的介绍也就格外详细,连屁股或者大腿根上有七十二个黑子都记录在案,这肯定有说法: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乖乖,挑了个多的。
对刘邦的包装,非常成功,《史记》给我们提供了“可信”的文本。让我们梳理一下,看看古代的政治明星是怎么炼成的。
第一,最搞笑、最有娱乐精神的是刘邦的出生。“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皇帝的血统不能太平凡,尤其是精子,要越高级越好,像开国皇帝,一般都耻于承认亲爹提供了精子。还好,皇帝的半神性,不排除他是从娘胎里出来的,大禹是他妈踩了熊的脚印怀上的,这个有点儿离谱,离常识远了些,所以到刘邦这里,变成了蛟龙和他妈发生性关系,而且让他爹亲眼得见。儿子的血统高级了,自己的绿帽子也随之高级了,刘太公牛啊!我不知道司马迁是从哪里查到的档案,我有点儿怀疑他是用今天娱记的手法埋汰皇室,公报私仇。
第二,刘邦哥哥喝高了,醉卧之时身上有条龙。这个说法,在多人身上用过,如曹操,还有袁世凯,这也是一个老俗套子。
第三,“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