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3/4 页)
人觉得不会在这里停留太久,就把事情迟迟的拖延下来了,如果不是我家老祖强硬要求建筑了城墙,恐怕族人早被强盗抢光了。”
李姌的牢骚让老罗对这个群体的上层大致有了些了解,就是这是个没有效率同时人心不齐的队伍,李家和张家或许代表了积极的一面,但是裴家和卫家就是贪婪和保守的另一面了,而且这些人还很短视。见小利而忘大义,这种人基本就是一个队伍中的不稳定份子,小队伍来看无关紧要,但是扩大到一个数万人的团体,就是必须要解决的隐患。
尽管李姌的话语只能作为参考,但是老罗知道这个小女人并不是蛮不讲理的,也就是说她的话会基本客观,那么在短时间内消除或者排挤出裴姓和卫姓这两家的影响就是必须要做的了。
当然,这些消息其实算不上多么重要,完全可以通过阿尔克那些家伙探听到,早些时候在君士坦丁堡的时候,老罗就听过李姌大致的介绍,而且他对这些也早就有所预料。之所以想要逛一下这个唐人小镇,老罗主要的目的还是想了解一下这里的人的生活状态,关于将来如何融入这个时代的民族体系,他需要找准一个切入点,同时也是对这些人有一个最直接的印象。
作为一个军人,好吧,作为一个曾经的职业军人,再加上老罗现在需要扮演的带头人角色,这是他需要仔细考虑好的。
城镇内主要的街道有三条,最重要是一条纵穿南北城门的,路面大概有十一二米的宽度,可以并行四辆单马的简易马车,如果不考虑路两边店面的招牌幌子之类的影响的话。在老罗看来,这也就是后世一个小城市步行街的宽度,当然远没有后世的华丽堂皇,嗯,和后世欧洲的古老乡镇小路差不多,却又没有那么曲折。
整个小城的街道明显可以看出原本的规划,可惜同样可以清晰看出后期规划执行的不严谨,按照后世的话来说,非法占地严重影响了街道的整洁。
第四十四节 见闻(二)
路两边最多的是各种店面,铁匠铺,木匠铺是最多的——这也算是本地的支柱产业,附近的许多部族会到这里来订货,当然也是波斯人接纳唐人存留此地的理由,除此之外就是绸布铺,成衣铺,皮毛铺,鞋帽铺,米铺,果品铺,肉铺,车马铺以及号称什么都有的杂货铺,还有女人的脂粉铺,甚至还有来自希腊的腊烛铺……
这些店铺就是满足本地人需求的最基本的元素了,当然也是周围部族常来此地购买货物的场所。
作为一个城市,哪怕只是一个小城市,必不可缺的还有旅店,可惜没有规模比较大的;酒家或者说叫酒铺,同样规模很小,一些酒铺的简易招牌上可以看出明显的伊斯兰风格;当然还有无论哪个时代都不会缺少的妓寮,这种地方倒是往往弄得冠冕堂皇——和后世差不多,有的门口甚至还站着在春寒中露出肚皮的波斯舞娘。
老罗的胳膊被掐了一下,是李姌在暗暗地提醒他,“三兄,我们去别处吧,这条街到处都是这种坏女人。”
“好啊,我们找一家铁匠铺看看去,你知道哪家毕竟好吗?”老罗不禁有些好笑,无论哪个时代都少不了娼妓这种职业,同样无论哪个时代女人也不愿意自己喜欢的男人关注妓寮这种地方。
“就去我家里的铁匠铺好了,我李家的工匠是最好的,这里其他任何一家都比不了!”李姌兴奋的推荐道,能有老罗陪着一起逛街简直是最幸福的事情,无论哪个时代无论哪个地方都阻挡不了女人对血拼的乐趣——实际上她们也不在乎买不买东西。
老罗对李姌的自夸不置可否,他虽然不是对锻造这种工艺门清的工程师,但是对整个军工的体系却是非常清楚的,从在开罗那条工匠街就可以看出这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即使唐人工匠营这些后裔继承了一些独门技艺,但是还是不要奢望他们有太高的水准。
去李家的铁匠铺需要穿过几条街,他们的铺子并不在主要的街道上,按照李姌的说法,自己的店铺面积比较大,主街的狭小空间根本安排不开。
街面上行人如梭,可以看到人种特征明显的希尔凡波斯人,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甚至还有蒙着头巾的库尔德人,当然本地的唐人是占据多数的,挽着发髻的唐人打扮在这里很普遍,即使有的人明显是一副中亚面孔,老罗倒是有些感慨,即使过去了那么多年,大唐的名字还在影响着这片土地。
路上女人的装束倒是多姿多彩,并不全是右衽襦裙加深衣之类,有的明显是华人面孔,却穿着华丽的罗马长袍,还有的甚至戴着圆锥形的小帽完全一副波斯人打扮,这倒是证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