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波荡漾的水面,还有那往外的路人,心中的淤结,似乎也随之散了不少。
“自永乐十二年离乡至正统十三年归乡,四十余载,方归故乡,如今,倒是越发了觉得怎么也看不够这里的山山水水。”李时勉轻轻地拍了拍那雕栏,脸上满是感怀。
“是啊,孙儿也觉得,还是家乡,更适合爷爷将养身子。”看到了祖父的表情,李骥露出了一个笑容。“爷爷您操劳了一辈子,如今是到了歇息的时候了。”
“是啊,可惜老夫离京太早了。若是爷爷在京,当时必定以死相谏陛下,何至于有土木堡之难?”李时勉愤愤地道,一时之间,那张枯槁的老脸上浮现出几丝因为愤怒而泛起的红晕。
“爷爷,您还是回榻上歇息吧。这里风大,对您的身体不好。”李骥看着爷爷那张枯槁的脸庞,还有那如雪的须发,心中已然满是悲凄。整个江西最好的大夫都来看过了,留下的都只有一句话,老人已然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再治下去,也延不了多久的性命。
“无妨,爷爷的身体,爷爷自己很清楚,倒是爷爷的身子,拖累了你的前程。”李时勉轻轻地咳了咳,转过了脸来,望着这位丰神俊朗的长孙,一脸欣慰地道。
长孙虽然年不过二十,然其之聪慧,亦不亚于五岁发蒙,七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十二岁能诗会赋的自己。甚至犹有过之。
去年便已中了举人,若不是因为祖父的病,李骥已然放弃了今年的春试,就是希望能够在祖父的身边,再多陪伴他一些时光。
“爷爷说的是哪里话,如今,父亲在外赴职,孩儿身为长孙,焉能不服侍爷爷榻前?”李骥笑了笑说道:“再说了,只要爷爷身子骨强健,孙儿便是再多留几年又有何妨?”
“爷爷知道,凭孙儿之才,京师赴考取个进士,自然不是难事。”回到了卧榻坐下的李明勉看着跟前这才聪慧孝顺的长孙,眼里有着说不出的喜爱。“不过,爷爷有件要事,让你去办,你若是应了,爷爷觉得那会比你多陪在爷爷身边,更让爷爷高兴。”
“爷爷您这是要孙儿去做什么?”李骥不由得错愕地抬起了头来,望着向那满脸慈祥的李时勉。
李时勉从那枕下拿出了一个檀木盒子,郑重地交到了李骥的手中。“爷爷沉疴难愈,怕是再难赴京了,所以,爷爷要你赴京,代爷爷上书。请陛下设法迎回上皇,多修兵甲武备,他日,雪我大明今日之耻,以复永乐之盛世!”
“你若还是爷爷的孙儿,就听爷爷的,爷爷自知大限将至,不久于人世,所以,希望孙儿你能帮爷爷,让天下人都知晓,我这个冢中枯骨就算是死,也不忘大明的荣辱。羞一羞那些朝堂之上,连句公道话也不知道站出来说的大臣们。他们如今所作所为,连老夫这个将死之人都不如。”说到了这,须发飞扬,双目透着异样光彩的李时勉不由得声音越发在厉苛。
李骥看着跟前两眼神光烔然,面色沉肃的爷爷,一时之间,那一幕幕自己只是听说过的往事,仿佛都演绎成了一副副鲜活的画面……
犹如永乐年间,向世祖上书,犯言直谏,入狱一年而不悔。
犹如洪熙元年,睹奸臣宦官擅权误国,犯言直谏,仁宗恼羞成怒,命武士以金瓜扑杀,险险身死于大殿之上。被流放到交趾犹自上书,惹怒仁宗,押于牢狱犹自不悔。
宣宗即位,听奸宦之言,又险错杀,李时勉却照样保持着刚刚入仕之初的铮铮风骨,正统年间,对权奸王振嗤之以鼻,为王振所忌,戴枷示众,却仍能破口大骂奸宦误国……
“爷爷更要你记住,咱们安福李家,世代忠良,若是日后,天子行止有差,朝内有奸佞之辈据位,孙儿若是不敢冒死直谏,爷爷就再也不会认你这个孙儿。明白吗?!”说对最后,李明勉的声音越来越低,气若游丝,双目之中的光晕也在渐渐地消失,只有那只干枯的大手,仍旧死死地抓着那李骥的肩头,紧得犹如一柄铁钳。
已然泪流满面的李骥缓缓拜倒于榻前:“孙儿李骥,愿在爷爷榻前明誓,若是他日,天子行止有差,朝内有奸佞之辈据位,孙儿若是不敢冒死直谏……”
听着那孙儿的誓言,一辈子都在为大明效忠的李时勉,至死仍旧未忘雪国家之耻的李时勉的唇角,微微地向上翘了翘,仿佛像是卸下了最后的重担一般,轻呼出了一口长气,合上了双眼……
当日,李骥挥泪拜别陷入昏迷中的祖父李时勉,赴京上书。三日后,一直昏迷不醒的一代大明铮臣李时勉,终逝世于家乡安福……
“你说什么?!”朱祁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