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文艺中年(第2/3 页)
说。
“好的。”德志放下电脑包,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每次和妻子争论,总是以失败告终,但是总不愿承认失败,他想得更多的是,怎样得到家庭的和谐,可是,总也得不到,仿佛吵架或者高声说话才是沟通的最佳方式。
德志离开宿舍,然后下楼,走到桥头。河里正在建拦水坝,看来,县政府想要将河床里的石头和坑洼填平,让河面形成一面镜子。
这个工程已经开始,何时结束,还不知道。发包方是水利局,实际上防洪办也可以管的,总之,这个河道已经存在多年,要想把河道好好利用起来,为市民服务,的确是政府该操心的,谁叫政府要靠纳税人养活呢?
拿了钱,就得办事,而且尽量办好。
卢支书骑着摩托车来了,他没下车,见了德志说:“走,上车。”
“去哪?”
“去民委。”
德志二话不说,就上了摩托车,卢支书加了油门,带着德志向民委办公楼去了。
巧得很,他们上了楼,就发现了侯局长。
侯局长连忙请他们入座,然后他亲自沏茶,上次陪老外上红田村,就是侯局长,在卢支书家吃饭,还唱民歌,他都能做。另外,书法和摄影也略懂一二,跟盛长阳关系不错,他们都是文艺爱好者。
因盛长阳做的预算报告和实施方案都非常漂亮和可行,赢得了刘小姐的注意,于是将项目落户于此。侯局长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不是侯局长积极向省民委发送扫描件,省民委也不会把资料送给刘小姐看。刘小姐看不到资料,也就算了。
侯局长说:“上次外国专家来,不好意思,摔破了头,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已经给酒店交代好了,这些外国专家是基督徒,非常有爱心,不追究责任,不过,以后要注意,避免再次发生悲剧。幸亏是你们,如果换成别人,估计到现在还在扯皮呢。”
“是啊!老外身体皮实,没有放在心上,不过,约翰还是跟他妻子报告了受伤的情况,估计现在正在享受他太太亲自下厨做的美餐呢。”德志说。
“对,他们外国人非常重视家庭。不管走到哪,都要跟自己的亲人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真是爱心人士!”侯局长说。
正说着话,前老乡长进来,跟卢支书打招呼,老乡长家在红田,老婆和大儿子、大儿媳妇、大孙子,都在红田,他在县城也买了房子,是给小儿子准备的,据说马上要结婚了。
生大儿子因为缺氧,生出来就有问题,后来不知得罪了哪一位神仙,竟然让他大儿子得了癫痫的病,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羊角风。
这羊角风,不容易根治,老乡长试了试各种方法,寻遍名医,没有结果,只好改变策略,做了让步,在红田村老家安家,照顾大儿子,他的妻子因此也辞掉了正式工作,牺牲了自己的前途,为家人,她奉献了一生。
不知怎么了,他的大儿子竟然还结了婚,生了孩子,孩子由老乡长老夫妻俩来带,其实,他大儿子一般情况下还行,就是不能掌控何时发病,因此药总是带着,随时都要服用,因长期服药,看上去总是很清瘦。
侯局长问:“现在项目进展如何?到哪一步了?”
“土方工程已经快结束了,现在准备浆砌水池了,师傅已经上了山到村驻扎,急需水泥上山。”卢支书说。
“进度还挺快的嘛!有没有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侯局长问。
“正好,瞌睡遇到了枕头,真是遇到了困难。”卢支书问。
“想要买水泥,但是,水泥厂周围排满了车队,等着装货呢。”德志说。
“嗯,是这样啊!现在到处在搞建设,连农民都在比着盖房子,水泥紧俏啊。我来想想办法,给我一点时间吧。”侯局长说着,掏出电话,和相关的领导联系,大概过了一刻钟,侯局长交代完毕,然后对卢支书、德志说:“你们现在就去水泥厂,找销售科小田。他在那里等你们,等商谈完了之后,立马返回,估计小田不会留你们吃饭,因他太忙了。你们等一会儿回到这里来,我们吃一顿便饭。在这之前,我让他在办公室等你们。”
德志十分佩服侯局长的办事作风,简直是雷厉风行,说到做到,比较快,比较实在。
卢支书和德志暂时告别侯局长,卢支书骑着摩托车带着德志赶往水泥厂,好在水泥厂离市区不远,每天早晨看到远处飘来的“白云”就是水泥厂烧煤所产生的废气。
难怪水泥厂周围的房顶是黑色的呢。
他们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