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页)
不住的泪水流了下来,周围响起了一片哭泣声。孙少卿和大多数男人一样,虽然没有落泪,却也是双拳紧握,双目赤红。他们都清楚的看到,那位从六楼跳下来的士兵是与日本人同归于尽了。
浓浓的烟火久久没有散去,后面的日本人也惊呆了,暂时停止了攻击。岸边的的英美军官似乎也被感动了,用英文飞快的交流着。陆依萍和孙少卿都听得清清楚楚,他们想劝这些独自留下来抵抗日军的革命军们放下武器,退入租界。
作者有话要说:待会儿还有一到二更!
情深之迟来的幸福 上海(中)
孙少卿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原本,他回国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陪着自己的小妻子,在她的身后默默守护着,让她大胆、放心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至于抗战?那应该是军人的职责,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在大后方尽自己的能力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物资就行了。
可是今天,就在上海,就在苏州河的对岸,孙少卿深深地体会到了为国而战的光荣和伟大。
是的,打仗是军人的职责,可是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家,保护自己的家不被强盗占领,是每个国人的责任啊!他理解陆依萍坚持要回国的心情了,就像她说过的,只要学生老师在,只要还有中国的文字在,中国就不会亡的!
想通了这些道理的孙少卿不由地紧了紧自己的手臂,将陆依萍搂得更紧了,陆依萍靠在他的怀里,任眼泪默默地流着。
看再多的抗日电影电视,都没有真实的处在这样的场景中,让人来得感动和悲伤。陆依萍从眼前的惨景,想到了不久之后的南京大屠杀,她无数次的催眠自己说,自己人小力微,救不了他们救不了他们,可是就在眼前,就在刚刚,就有一个人小力微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阻挡了日本人的一次进攻。
不,自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场人间惨剧发生,自己人小力微,可自己的背后还有杜月笙啊!就算,就算要暴露自己穿越者的身份,也要试试看!陆依萍暗暗地下定决心,要努力地与历史抗争一次,就算救不了那近三十万人,救下三万人,三千人也是好的啊!
忽然,人群里不知道是谁唱起了歌,雄浑、激昂的旋律惊醒了沉思中的陆依萍和孙少卿。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 。。。
800壮士一条心,10万强敌不敢挡。
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800壮士做榜样。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
。。。 。。。
陆依萍,孙少卿还有河畔的老百姓们很快就找到了那个唱歌的人,那人的身边被自动地空出了一片空地,他的眼中饱含泪水,双手上下挥舞着,仔细看才发觉是在跟着曲子打节拍。
听歌词的内容,正是描写的眼前的场景,留守四行仓库的士兵最开始正好就是四百人,老百姓们却认为他们一个顶俩,亲昵地称呼他们为“八百壮士”。
没有人上前去询问那人是不是他做的曲子,大家都默默地跟着他哼唱着,一遍,两遍,三遍。。。。。。直到后来,人人都学会了这首歌,那人才停了下来休息。
他停下了,他教给人们的歌却没有停下,这曲雄浑、激昂的曲子就这样一遍一遍地回响在苏州河的上空。陆依萍相信,很快,它就将伴随着四行仓库战士们的英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传遍全中国。
日本人又开始进攻了,敌我的厮杀又开始了,中午已过,却没有一个人离开河岸,北岸的战士们在浴血奋战着,随时可能牺牲他们宝贵的生命,在这个时候,又有谁有心情去吃饭休息呢?
站在苏州河畔的人群中的还有杜飞和他的妻子张蔓菁,当时因为战事突变,原定第二天出发的计划被报社取消了,没过多久,日本人就开始进攻上海,他们夫妻二人不用北上,也能做一对儿战地夫妻了。
苏州河道被英美法军队看守的很紧,杜飞根本过不去对岸采访四行仓库里的战士们。这两天,他和妻子天天都来岸边,观看着战役,和其他记者一样,一边感动着一边写下最新的消息。
“不行,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菁菁,我一定要去对岸,我一定要去采访那些最可爱的战士们!”泪流满面的杜飞取下了眼镜,用衣襟擦着泪水,在他身边的张蔓菁也没能好到哪儿去,哭的双眼通红。她听了杜飞的话,赞同点着头。
“可是,我们过不去啊!”
杜飞握紧了拳头,咬牙切齿地说道:“白天过不去,我就晚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