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2/4 页)
嬷嬷轻咳两声端来一大盆鸡汤面并两只碗,“折腾一整夜,奶奶吃点软乎的垫垫。”
楚晴是真的饿了,让周成瑾喂着吃了满满一碗,又指着盆里的面道:“你也趁热吃。”
周成瑾没用碗,就着大盆连汤带水喝了个底儿朝天。
两人吃饱喝足,再说一会儿知心话瞧两眼小婴儿,楚晴困意上来,慢慢阖上眼睛。
周成瑾等她睡熟,才慢慢起身离开。
院子里的人早散了。
问秋低声道:“两位稳婆跟太医各赏了二十两,稳婆说后天再过来。亲家四老爷和四舅爷也说让大爷跟奶奶先休息,他们洗三再来。”
其实王氏跟施韵原打算看看楚晴再走的,男人们不方便进产房,她们女人倒没这个忌讳,可两人撩了帘子正看到周成瑾与楚晴头抵着头亲亲热热地说话,两人对视一眼,悄没声地退了出去。
回到国公府,王氏就对明氏说起这话,“六妹妹生产,六姑爷跟丢了魂似的,在院子里不停地转圈,我被他转得头晕……等到后来,本想跟四弟妹看看六妹妹,愣是没好意思进去。成亲一年多了还这么腻歪……”
明氏白她一眼,老神在在地说:“回去让阿景抄两遍心经送给姑爷,让他跟着学学怎么保持心静。”
王氏“刷”地红了脸,嗔道:“就知道娘偏心六妹妹,说起来我可是您的亲儿媳妇。”
抄经是有典故的。
年初王氏生产,因是冬天外面冷,一家人都在厅堂等着,楚景本也在,明氏受不了他没头苍蝇似的四处乱转,撵了他到书房抄经。
王氏生了四个时辰,楚景抄了四遍心经,可一笔字写得横不是横竖不是竖,内容也是驴唇不对马嘴。
还是楚晟发现的,献宝似的给明氏看。
楚景羞恼成怒想要撕了,明氏没让撕,说交给王氏收着。
王氏是三天后才看见的,当即就红了眼圈对楚景道:“女人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家里有府医有稳婆,还有娘盯着,你担心什么?”
楚景答道:“我都明白,可心里乱糟糟的就是定不下来。”
明氏见她害羞,不好再打趣她,商量道:“阿晴跟姑爷都在孝里,洗三肯定不会宴客,可咱们不能不去,添盆用个八分的金锭子就成,你再跟桂嬷嬷商量找几样好东西送过去,别太散漫了,最好的得留给我孙子媳妇。”
王氏乐呵呵地说:“有娘这话我心里舒坦多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捡着好东西送也没什么,兴许以后还能回来,是咱家的还是咱家的。”
是想结亲的意思。
明氏眼眸一亮,阿晴的闺女配阿景的儿子,真是再合适不过,笑道:“就你会算计,财半点不往外漏,你看着办吧。”
王氏笑眯眯地走了。
这边楚澍与楚晟都备好了洗三的礼,明远侯府,楚暖听闻楚晴生了个女儿,也准备到周府去看看……
☆、第180章
楚暖近些日子过得相当不错。
自从生下儿子后,魏明俊就把他们住的凝碧院管得跟水桶似的密不透风,他自己也不往姨娘那边去,只守着楚暖跟魏琨。
魏琨满月时,大长公主跟明氏送的礼着实让魏夫人收敛了许多,加上魏大奶奶也诊出喜脉来,魏夫人也就顾不上楚暖那头,一门心思给大儿媳妇调养身子。
没有了魏夫人背后里的小动作,也没有了姨娘时不时的挑衅,楚暖当真过得舒心滋润,气色好了许多,连带着容貌也好看了。
只是想起刚生魏琨时的窘迫被楚晴知道了,心里稍微有些不自在。虽说楚晴是帮了很大忙,给她撑场面,可从小她们两人在府里的地位基本不分上下,有时候楚晴过得还比她凄惶。
就是成亲,她嫁得是明远侯府庶子,楚晴嫁得是沐恩伯府庶子,从爵位上看,她也不比楚晴差。
算起来,只有她生孩子这次是完完全全地处于了下风。
楚暖有点不太甘心,想把这场子找回来。
据楚暖推测,楚晴应该也过得不太好。
首先是大长公主过世,沐恩伯府泰半是大长公主撑起来的,现在楚晴没有了靠山,还是在孝期,从精神上就抖不起来。
其次是沐恩伯府分家。高氏在里子上吃了亏,面子上再不可能受损,所以先把分家的事情张扬了出去,明里暗里说周成瑾不孝,府里容不下他。外人听她这般说,又见沐恩伯府仍是用着先前气派的五间大门,而周成瑾却在东面另开府门,也就信了七八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