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嗯,确实够鸡肋的,费了那么大的劲,有效距离才两米,跟电线有什么区别,甚至电线比这个什么谐振技术远的多,不知道小娜的无线充电技术会有什么不同的吗?张文凯便好奇的问道:”那有什么更好的技术来实现它?”
“有的,先生,在母星无线充电技术很早就被开发,他的框架理念有些类似于谐振感应技术,但它比谐振感应技术的范围更远,我们叫它磁变频传输技术,不过局限于地球上的材料因素,并不能达到我们所能预想的目标。”小娜有些遗憾的说道。
张文凯皱了皱眉眉头,不能达到预想的目标,那会怎样,功能上的差距吗,最后再问还是问出了心中的疑问:“能达到多远”?
在小娜的全息投影上,小娜突然不见了,代替她的是一堆怪异的符号,在这些怪异的符号闪过之后,小娜的投影再一次清晰的显现出来。
“有效距离可以达到15米以内,更远的话就不行了。”
15米吗?完全够用了,即使是十五米张文凯也是信心十足的,十五米的无线充电,这已经够震撼了,于是直接脱掉了外套,准备开工了。
“小娜,需要我做什么?”张文凯撸了撸袖口问道。
“这是无线充电器的电路图。”小娜的投影再次不见了,代替她的是一张复杂的电路图。
由于并没有一些相应的仪器,手工刻一张电路板又很麻烦,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张文凯只能拿出自己的电烙铁,只用复杂的飞线来实现电路板的功能,这样的后果就是正经的电路板看不到,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线。
这个电阻是放这里吗?恩。。。好的。
那这个三极管呢?哦!和板载芯片放在一起啊。
那这些板载芯片有什么用?啊!听不懂,那先略过这个话题。
一下午时间就在一问一答中度过。
。。。。。。。。。
凭借自己的粗糙焊接手法,终于在傍晚完成了无线充电器和手机端接收器焊接工作,看着这个大约电视机顶盒大小的怪异东西,张文凯也陷入深深的无奈,当初上课的时候怎么就没好好学习,要是好好的学的话,最起码手法上能比现在能强不少,看着这个有些粗糙的怪‘盒子’,张文凯还是有些对无线充电的功能有些怀疑的,调整了一下心态,看向小娜问道:
“接下来还需要做什么?”
“需要写入智能变频代码就可以,代码的相关文件我已近传送到您的电脑中。”只看小娜的投影面前飘散着许多怪异的符号,而投影中小娜在这些怪异的符号前挑挑拣拣,然后把选出的符号,揉成一个团,最后向张文凯的电脑抛去,张文凯便看到电脑桌面上突然多出一个文件。
“小娜,哪些怪异的符号是什么啊?”张文凯有些好奇的问道。
“先生,是母星的编程代码。”小娜如实的说道。
看到这些怪异符号的时候,张文凯就猜到了可能是某些代码程序,没想到还真被自己猜对了,如果以后都用这个代码编写程序,那岂不是没有人能破解了吗?张文凯眼睛一亮,充满期待的目光看向小娜,问道:“小娜,这个代码地球人能破解吗?”
地球的代码是已经形成通用的标准,再通过源代码编译成计算机可执行的二进制指令,如果要是使用新的代码,就无法破解,这样的话保密性就可以做到最高,想象一下,如果你做出来的软件,别人都破译不了,只能干瞪眼的看着,是多么一件让自己高兴,让别得程序员绝望的事。
“理论上是的,这套代码破译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已经是语系上的差别了。”小娜回答着张文凯的话。
“一会把这套代码的使用方法教给我。“张文凯已经意识到这套代码的重要性,便决定以后凡是涉及到编程的都用这个做。
小娜的影像点了一下头说道:“好的,先生。“
张文凯把单片机和电脑相连,按小娜的要求设定了一些参数,便敲击了一下回车键,一个读条的画面显示出来,但是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已经把代码程序写入到了芯片之中,接着再把手机端接收器以同样的方式写入代码程序。
拿着这堆由各种元件拼接成的无线充电器,张文凯已经迫不及待的插在了电源的插座上,拿着u盘大小的接收器,装在了自己用了2年的三颗星手机的数据接口上。
叮咚,手机充电的提示音响起,张文凯内心是激动的,一股无法遏制住的狂喜涌向心头,手里拿着手机,一步,仍然在充电,两步,还在充电,三步四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