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马力德被克格勃选中入学前,刚刚结婚。新婚小别,已是人生憾事,而他却是久别,自是愁上心头。入学以后,马力德经常思念妻子,确切点说是渴望得到异性。特维尔谍报学校不是没有异性,女教官女学员都有,特别是女学员,个个都是长相出众,但马力德鉴于学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找不到和她们接近的机会,又考虑到自己的支书身份,想给校方留个好印象,毕业分配时去个好的岗位,所以一直强熬欲火,没有拈花惹草的行为。特维尔谍报学校对学员的在校表现监控得极为严格,马力德的表现被校方认为是“值得信赖的”,所以,这次给傅索安物色业余俄语教员时,经过反复考虑,决定选中他。以知察内情的旁观者的眼光去看,这也是校方为了加强对博索安的政治思想教育,因为校方知道博索安是如何当特工的,他们有责任把她培养成一名好特工,以对安德罗波夫负责。否则,单从教俄语来说,他们是完全可以挑选一名苏联女学员的。
却说马力德接到通知,真是喜从天降,他早已注意到这个新来的女学员,为傅索安的姿色所倾倒。在他看来,傅索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东方美人”,他决心乘校方给的这个机会,把傅索安偷偷地搞到手。马力德是过来之人,知道怎样行动。他当时还不清楚傅索安是从中国叛逃过来的,只以为是通过其他途径辗转来苏联的,但有一点他却是把握得准的:像傅索安这样一个女孩,独自处在异国的这么一所特殊学校的环境中,她的思想深处肯定有一定的苦恼,肯定渴望寻求一种寄托,一种依附。于是,马力德决定从这方面着手。每天二十四小时中,马力德大约有四至六小时可以和傅索安待在一起,他利用教俄语的机会,不显山不露水地向傅索安献殷勤:傅索安的小腿跑肿了,他带她去医务所治疗,又给她用热毛巾敷;教官要安排傅索安进行野外爬山涉水了,他画了地图,教她如何通过那些地形复杂的位置,以免失误,被教官罚重做。晚上去俱乐部活动,教傅索安跳俄罗斯舞和欣赏苏联古典音乐。傅索安劳累过度,胃口不好时,他又去校长室要来批条,特地让小伙房给她做了美味可口、营养丰富的中国菜。特维尔谍报学校每月给学员发一次相当于当时苏联社会上一般工薪阶层工资三倍的津贴费,让他们在学校里的特价商店(商品比社会上丰富而便宜)自由选购商品,马力德每次陪傅索安去商店时,总是抢先付款,让傅索安把卢布留着。
这样大约过了个把月,傅索安在俄语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内心深处对马力德产生了一种特别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说是感激,但在感激的后面还似乎有一种另外的含义。反正,傅索安只要一想到马力德,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甜滋滋的感觉,这种感觉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
马力德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这双眼还有一种功能,就是善于读懂别人眼睛里传递过来的信息。他从傅索安的眼睛里发现这个“东方美人”对自己的好感,不禁心花怒放,于是加强了攻势。
谍报学校每天晚上在晚自修课后,学员可以去俱乐部玩一会,也可以去商店附近的酒吧坐坐。马力德就常常是在自修下课后邀请傅索安去酒吧喝咖啡、饮啤酒,顺便聊天。在一次次接触中,傅索安向他透露了自己叛逃来苏联的经过。
马力德听后,经过几天思考,心生一计,便也对博索安“透露”了自己的情况。他说他的父亲是秋明市委书记,母亲是秋明市委组织部人事局局长,都是老布尔什维克,卫国战争英雄,又介绍了这所学校的情况,热情邀请傅索安在完成学业或者因故未完成学业离开特维尔谍报学校之后,去秋明市定居,说她也是苏联公民,只要秋明市方面要她,她完全可以去那里,至于住房、工作等等,全部可以由他协助解决。这副腔调,有点像中国也出现过的冒充高于子女行骗的骗子。但是,不到二十岁的傅索安对这番话语完全是相信的,充分体会到了马力德的暗示:今后可以嫁给他,做市委书记的儿媳妇。她沉湎在为自己构筑的幸福中,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这样,傅索安和马力德感情上的距离就像两颗有磁力的圆球一样,通过互相吸引,越来越近了。终于有一天,他们在俱乐部舞厅的一个角落里,乘其他学员都在跳舞,灯光倏熄的一瞬间,偷偷地接了吻。
两天后,特维尔谍报学校为了丰富学员的业余生活,从莫斯科搞来一部最新的电影故事片《血腥残杀》,停止了晚自修课,在俱乐部的电影场放映。特务学员们受学校纪律约束,进入校门后,除非校方特许是不能离开学校的,十八个月的学习生活简直就像判了一年半徒刑,精神生活方面单调、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