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还是顺其自然吧!
林黛玉来到梧桐树下又开始了修炼,让真气在经脉里缓缓运行,几个周天之后林黛玉感到体内的灵气充盈了很多,就停了下来,又在空间里转了一圈,摘了好些果子出去。这些天林如海都忙着了解江南的情况,还要不时听卫士的报告,再说路上到底不比家里,隐蔽性也太低,他已经好久没进空间了,不过每次林黛玉去的时候都会摘好多果子出来,让人给他送去。
第二天一大早,林黛玉就被红莲她们叫了起来,洗漱后用完早餐就要登船了。林管家已经提前雇了三艘楼船,每艘都是两层,容纳林府的众人是足够了。林黛玉在丫鬟们的簇拥下上了装饰最豪华、也是最大的一艘,林如海当然也在这一艘,另外两艘船则是下人们和行李。卫士们则分散在三艘船上,当然林黛玉和林如海所在的这艘船上最多。
船上的空间很大,林黛玉也有自己的房间。楼船匀速行了一会儿,几个丫鬟惊喜的发现晕船药真的有用,林黛玉心想当然有用了,当她的灵气是摆设啊,不过这话也只能在心里想想罢了,万不能说出来的。没了晕船的折磨,绿藕她们一个个倒活跃了起来,先是争相到甲板上去看运河,看腻了以后又聚在屋子里玩纸牌。林黛玉则是那本书躺在软榻上随意的翻着,林管家布置这艘船的时候想得还挺周到,一应用品都很齐全,连房间的摆设都不落俗套,如果不是不时的可以感觉得到身下的晃动,她都以为这是在陆地上呢?
看了一会儿书,林黛玉就打开窗子想看看运河两岸的风光。如今是四月份,春夏之交,既不太热也不太冷,正是一年之中最好的时段。运河两岸整整齐齐的栽种着一排排的垂杨柳,据说杨柳名称的由来还与隋炀帝有关。传言,隋炀帝虽是暴君,但对美女确实温柔体贴的,一次他酒后张望,见炎炎烈日下挥汗挽龙舟的美女们个个愁眉不展。于是召集群臣商议给美女遮荫之策。随行的大臣虞世基奏道:“启禀我主,可于堤上多值柳树,根可护堤,叶可饲畜,茂可遮阴也,”炀帝恩准并大赏虞世基。他还派人在所有柳树上便挂绿稠,每株之上皆书以斗大的“杨”字,自此柳树便被人称为“杨柳”了。当然这一只是一种说法,至于是不是这样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运河两岸的柳树皆是枝繁叶茂的样子,既不显得过于碧绿也不会太过稚嫩,在林黛玉看来也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候。不像柳树刚刚抽芽的时候,带着淡淡的浅黄,给人以脆弱的感觉;也不像盛夏的时候,整个叶子都呈现出一种碧绿甚至藏青的颜色,给人一种滞重之感。细长的柳条随风飘扬,鲜绿的柳叶相互摩擦着沙沙作响,顺着和煦微暖的凉风悠扬的流转到人的耳膜,如一股清泉般划过人们的心际,带来一种清凉之感。闭上眼睛细细的感受这难得的微妙,风吹着额际的短发斜斜的滑过脸颊、扫过耳郭,就连心也跟着开阔了起来。这就是大自然的奥妙!
此时如果旁边有人的话,他(她)看到的就是这样的一副场景:微开的菱形镂花窗子前,一位绝世的佳人,正闭着眼睛感受着和煦的微风;一头如墨的青丝,斜斜的披在肩上随风飘荡,面容姣好、峨眉淡扫,纤长浓黑的羽睫在暖风的吹拂下微微颤动,应着吹弹可破的莹润的皮肤,更显得不似人间所有;淡绿的罗裙随风飞舞、衣带飘扬,宛若仙子一般。唉,可惜如斯美景竟无人欣赏!
58第五十七章
从京城到苏州一路南下;本是不足一个月的路程,但奈何如今是初夏时节,一直刮着的就是偏南风,倒有些逆风而行的意思。风虽不大,但到底有些影响,再加上本就没急着赶路,常常早上出发、晚上投宿;中间又在一个稍大的城市中休整了几天,这一行倒走了差不多一个半月左右。到达苏州的时候已经接近盛夏;两岸的杨柳也由原来的翠绿色变成了靛青色。
南方的植被很是丰富,透过层层叠叠的杨柳林黛玉可以看到很多的树木;有挂满粉红色水蜜桃的桃树,还有很多挂着黄橙橙的椭圆形果实的树木;还有好多不知名的树木。以林黛玉良好的眼力,甚至可以看到那橙黄色的果实上毛茸茸的柔毛。她知道那是枇杷果,上一世吃过不少,这种水果带着一股清香,还有种酸甜的味道,她以前就很喜欢,据说营养也很丰富。这是苏州城特产的水果之一,自己这回可有口福了,还得再空间里种上几棵才行。这样不仅想什么时候吃都可以,而且还更美味呢?
船渐渐靠岸,林黛玉在丫鬟的簇拥下下了船,坐上了前来迎接的小轿,林如海则被官员们簇拥着去了府衙,还要见江南各地的官员,估计午饭都没法在府里吃了。林黛玉坐着小轿,一路西行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