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6月4日清晨4时30分(从本段开始,文中统一使用中途岛时间。中途岛时间的6月4日4时30分,相当于日本时间6月5日1时30分——笔者注),南云部队按照原定计划起飞了108架飞机组成的第一攻击波袭击中途岛。在攻击波出发前,南云忠一中将根据手头所掌握的情报(跟出发时几乎一模一样——笔者注),对战场态势作了一个总体判断:
在第一波起飞的同时,侦察力量也被派遣出去。按照计划是从2艘航母、1艘战列舰上各起飞1架飞机,从2艘重巡洋舰上各起飞2架飞机。结果“利根”号和“筑摩”的4架飞机都起飞晚了,其中1架甚至晚了30分钟(这就是中途岛海战中那架著名的缺席的侦察机——笔者注)。随后,编队从“加贺”号上起飞了9架战斗机,负责编队的空中安全。
5时正,当第一攻击波离去后,4艘航母的飞行甲板上立刻又摆满了飞机——这是第二攻击波,准备用于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美军舰队。它们包括36架零式战斗机、36架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和36架九七式鱼雷攻击机。每架俯冲轰炸机携带1枚带延时引信的250公斤半穿甲炸弹;每架鱼雷机携带1枚航空鱼雷。最优秀的飞行员——战斗机队长板谷茂少佐、俯冲轰炸机队长江草隆繁少佐、鱼雷机队长村田重治少佐都被留下来带领这一波次。
5时25分,编队突然发现1架美国的PBY飞机。战斗机企图进行拦截,但是美国飞行员相当聪明,利用云层掩护不断侦察。之后,日本无线电人员发现该机在拍发电报。此后,南云部队就不断被难辨真假的水上飞机侦察警报折磨着,不断有军舰报告发现水上飞机和不明的小股飞机。
7时,南云忽然接到空袭中途岛的编队报告,中途岛需要第二次攻击。5分钟后,空袭警报响起。从中途岛来的美军陆基航空兵开始对南云部队进行袭击,这一波是4架B…26“掠夺者”式轰炸机(携带鱼雷)和6架TBF“复仇者”式鱼雷攻击机。南云部队很轻松地击退了他们,5架TBF和1架B…26葬身大海。有1架B…26企图撞击“赤城”号未果,掉进海里。“赤城”号则成功躲过数条鱼雷攻击。
7时15分,根据主要侦察机的报告,南云忠一作出判断:附近没有美军舰队,可以攻击中途岛。于是他作出了中途岛之战中第一个换弹命令:第二攻击波的飞机改换对地武器。这样“苍龙”号和“飞龙”号的18架俯冲轰炸机要把250公斤炸弹引信由延时改为瞬发,“赤城”号和“加贺”号则要把航空鱼雷改为800公斤炸弹。对于后者来说,工作量是巨大的。飞机必须先送回机库,完成武器更换后再重新调上甲板。
7时30分以后,南云部队突然接到推迟半小时起飞的“利根”号侦察机的报告,“发现10艘军舰,好象是敌舰。方位10度,距离中途岛240海里。航向150度,航速20节以上,时间7时28分。”从后面的时间可以看出,这封电报由于“利根”号转发,晚了几分钟到达南云手中。整个南云部队的指挥人员都大吃一惊,原来附近还有美军舰队。参谋们立即测算出双方距离200海里,处于日本飞机攻击范围,但是如果对方有航母,自己也处于对方的攻击范围。南云立即于7时45分下令停止换弹,等待侦察机进一步确认美军舰队的舰型。7时47分,他又下令侦察机保持接触并确认舰种。然而3分钟后,空袭警报响起,来自中途岛的16架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对着编队杀来。7时58分,着急上火眼看着美军飞机在编队上空乱窜的南云和参谋们等来的是侦察机一份毫无价值的报告:“敌舰队航向改为180度。”8时,怒火中烧的南云再发电“详报舰型!”然而还没等到回答,美军从中途岛飞来的B…17也飞临编队上空,一顿狂轰滥炸。15架B…17轰炸“苍龙”号,SBD则集中攻击“飞龙”号。就在一片混乱中,8时09分,南云终于获得侦察机准确的回答,“敌舰队包括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赤城”号的舰桥一片轻松——美军编队没有航母。
中途岛战役新检讨(3)
然而情况并不乐观,为了击退美军飞机,负责防空的近藤已经抽调了第2攻击波的飞机升空协助作战(尽管又击落了8架SBD)。而且,为了躲避美军空袭,编队的队形已经混乱,需要时间重组,参谋们正在焦头烂额地策划方案。8时20分,南云突然接到侦察机来电,“敌舰队后方有一艘航母随行。”这仿佛一个晴天霹雳。南云大为惊讶,他现在需要立即拿出对付敌航母编队的方案,因为这才是他的首要目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