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20分钟后,这架侦察机终于起飞。
中途岛战役新检讨(6)
现在,南云舰队的侦察机已经都派出去了,他们是南云舰队唯一的可倚赖的耳目,但是除了因为弹射器问题最后起飞的“利根”号的4号机,其余一无所获。其中,“赤城”号、“加贺”号、“榛名”号派出的飞机以及“利根”号1号机搜索的水域确实没有美军舰队。“筑摩”号的4号机还没飞到300海里处就遭遇恶劣天气,发动机也再度出现故障,中途打道回府。“筑摩”号的1号机则遇到了云层,飞行员选择在云层上方飞行,自然也是什么都看不到。最后出发的“利根”号4号机在7时20分抵达300海里线,随即转向偏北飞行,8分钟后突然发现美军水面舰队。于是飞行员报告:“发现可疑敌舰10艘,位置距离中途岛240海里,方位10度,航向150度,航速20节以上。”
本来,发现美军舰队是件好事,但是现在却成了坏事。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名飞行员虽然选择了继续跟踪,但却没有确认其舰型。须知,美军舰编成内有无航母,对南云而言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对策。因此南云下了停止换弹的命令,等待进一步信息。7时58分,第二份侦察报告发来,仍只字不提美军舰型,只说航向改为180度。南云的参谋们再次发电报,以严厉口气要求确认美军舰队组成。8时09分,他们终于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敌舰为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然而这架侦察机和飞机上的飞行员们仿佛注定是要折磨南云和其幕僚的神经,11分钟后他们报告:“敌舰队后方好象有1艘航空母舰。”再过了10分钟,又发现了2艘巡洋舰。这时,南云才真正断定美军编队中有航母。8时55分,该机还发报“有10架鱼雷机正在朝你部飞去”。甚至到了11时左右,该机还接到过引导“飞龙”号起飞的攻击波攻击美军航母(根据第8战队司令官的指示,它要保持接触,直到替换飞机抵达。但是,实际上它的燃料已经不够返航了,最终迫降大海)。
准时起飞会提前发现美舰吗
无论什么人谈论中途岛6月4日的南云舰队,都要谈及两件事情,一是换弹命令,一是“利根”号水上侦察机推迟出发。对于这架迟到的侦察机,笔者以为它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么大。因为就算它按时起飞,也不能提前发现美军航母编队。对照6月4日双方行动态势,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如果“利根”号起飞的4号机在正常时刻起飞,并且飞行顺利,飞机将在6时50…55分左右抵达300海里线。此时美军航母编队位于其更西北的地方,而且是侧后方,很难被观察员发现。个人估算,按照之前的发现距离条件,该机发现美军航母应该是在返航时的7时20分以后。实际上,这里还有个漏洞,就是该机7时28分发现美军舰队时的本机位置。1969年1月,日本防卫厅研究所的秦郁彦在《海军干部学校》评论上曾经发表了一篇《关于中途岛作战的侦察机》的文章。文章中明确指出“利根”4号机机长甘利洋司一等飞行兵曹在起飞时,计算错了航向,偏离了预定侦察航线(笔者因能力所限未查到原文,有兴趣和能力的读者可以去查阅一下)。因此根本就不是本图中所描绘的航线,而是要更加偏北。这样一来,发现距离条件只会变小,不会变大,也就更容易推导出早起飞并不能提早发现美军的结论了。
中途岛战役新检讨(7)
此外,我们同样通过这张图还发现,在7架日本侦察机中,最有可能发现美军舰队的应该是“筑摩”号的5号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完全没有发现美军舰队,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迟到不是借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南云在错误的情报来源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并由此选择了一种相对比较危险的侦察方式。最后,这种相对危险的侦察方式又因为天气、机械故障、人为战术安排和飞行员个人的因素变得复杂和不可控,增大了危险的概率。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这些问题一起爆发出来,导致了一个极端恶性的后果。在这里,我们花这么多精力追本溯源,实际得出的结论并非指向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事件。笔者认为,日本海军侦察的失误,并不是由一个故障破坏的,而是一系列事件作用的结果,其源头在于对情报信息掌握的失控和对情报沟通的忽略。另外,前面的分析已经证实,无论是否发生故障,发现美军舰队的时间不可能有质的变化,所以纵然它不迟到,也无法影响海战朝着对日本海军不利的方向发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运气问题,而是缺乏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