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1/4 页)
“好,好,有李指挥使这番话,孤王便放心了。”鲁王朱以鋐的圆脸,笑得如同一朵菊花。他边说边亲密地拍了拍李啸的肩膀。
不多时,客套话说完,朱以鋐让众人随他一并入府议事。
李啸随着众人一路前行,边走边看。
明史记载,鲁王宫的建筑物基本分为三部,由南向北方向分别为:“承运殿”(面宽十一间),“园殿”(面宽九间)和“存心殿”(面宽九间)。“承运殿”两庑还有左右二殿,五殿两侧各建屋一百三十八间。四周建有围墙,前设承运门”,后设“存心门”,这便是鲁王宫的主要建筑。另外还有由“前宫”“中宫”和“后宫”,各面宽九间,三宫两侧各建屋九十九间,外建围墙及前后宫门,所形成辅助宫殿群落。
对于一路跟行穿殿过廊的李啸来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进得鲁王宫后,众多宫殿回廊门楼等处,均饰以青绿点金,蓝黛细缀,金涂铜钉,窠拱攒顶,红绡彩云,中画蟠螭,看得李啸眼花瞭乱。
尤其是鲁王宫中,各类假山峰峦叠立,高低起伏,亭台楼阁座落其中,中殿两侧靠后处,则是一座极大的花园,养着仙鹤、孔雀、梅花鹿等珍禽异兽。处处匠心独运,每每巧夺天工,真真说不尽的雕梁画栋,道不完的富丽堂皇!
众人大约行了十来分钟,到了存心殿中,这便是鲁王日常接待重要宾客的地方。
鲁王随即招呼众人落坐看茶。
朱以鋐带头寒暄了几句,很快,话题便进入到了如何防卫兖州抵御流寇之上。
出于对老人的尊敬,朱以鋐先向刘知俊请教要如何守卫兖州。
刘知俊呷了口茶,昂然而答:“禀鲁王,在下认为,流寇虽然势大,但其远来,其势必疲。现在兖州府城中,我徐州卫兵马有3000人,李啸兵马有6000多,加上兖州城中的任城卫兵马2000多人,共一万多兵马,正好可以以逸待劳,乘势击之,纵不能一举大破其兵,也可给其重大杀伤。此后,我军再退回城中固守,敌兵锋芒已挫,如何攻得坚城。待其粮尽,我军出城击之,必可大获全胜。”
鲁王朱以鋐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正要说一番表扬之话,却听得旁边李啸冷冷地说道:“刘指挥使如此作战,李某只恐我军又要步刘泽清部5万兵马战败的覆辙了。”
求推荐,求收藏,各种求啊,作者需要动力。。。。。。
第二百零八章李啸定计
李啸这番话刚说完,刘知俊脸上立刻满是怒色,他旁边的家丁队长董茂跳了起来,额上青筋条条绽出,大喝道:“李啸,你口出狂言,竟敢如此蔑视我刘大人!告诉你,我刘大人乃是久经沙场之老将,所提之策,乃是久经考虑,深思熟虑之计也。”
李啸冷笑一声,正欲说话,忽听得外面有仆人叫道:“任城卫指挥使冯嚣大人,兖州知府尼澄大人到。”
朱寿鋐连忙让两人进来,然后亲自向李啸等人介绍,随后落坐看茶。
李啸对这个任城卫冯嚣不太熟悉,只见他身体健壮,面皮粗黑,两只大大的牛眼,一脸粗硬的络腮胡子,一副典型的武人外貌。
对于兖州知府尼澄,李啸却因为前世的《兖州史话》一书中,曾对此人详细描写过,故而印象颇深。
尼澄,字登甫,北直隶钜鹿人,崇祯年间进士,崇祯五年时,因前任知府王厂干与鲁王朱寿鋐不和,只干了不到一个月的知府,便被朱寿鋐诬陷入狱,最后死于流放途中。随后由尼澄接任。
尼澄为人,比性格耿直一条筋的前任知府王厂干要圆滑得多,待人接物皆是不卑不亢,和缓有度。但此人内心之中,极有主见,相当机敏决断。在崇祯十一年的清兵入寇山东时,正是此人率领兖州兵将拼力死守,才击溃了来袭的清军,保得兖州府城不失。时任鲁王的朱寿镛大哭而道:“非是尼公救命,我合府皆亡矣。”
尼澄最后由于操劳过度,于崇祯十三年病亡。他死后,兖州百姓集资为他立了德政碑,碑文出自文学大家范淑泰之手。
李啸笑着向尼澄拱手而道:“久闻尼知府大名,今日得见,李某何其幸甚。”
尼澄见李啸如此客气,也拱手笑着回道:“李指挥使少年英雄。多有功业,尼某得见李大人,亦是平生难得机缘矣。”
两人大笑起来,原本紧绷的会议气氛,顿时轻松了一些。
因两人新来,朱寿鋐让刘知俊又将刚才的抗敌策略再讲了一遍。
刘知俊原本以为,自已的这份看似完美的计划,除了李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