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页)
样虽然做黑工的工资很微薄,但还是能积少成多储蓄下来,如果有十几年的话,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类似的工作还有到中餐馆里当厨师。每天面对着冰冷的厨房墙壁炒菜,工钱是没多少的,当警察来的时候还必须得随时躲避。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大多数温州人都坚持了下来,因为,他们知道,在家乡他们的亲人正期盼着他们衣锦还乡。
对于偷渡者而言,获得居留权的可行渠道有两个: 一是只要还没被警察逮捕,就等待大赦机会。法国最近几次大赦时间分别是1981年、1992年、1997年和2007年;二是与一个法国人或有居留权的人结婚。再就是想办法加入法国外籍军团,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陆续有近300名中国人加入了外籍军团。
位于巴黎3区的市长街、庙街一带车水马龙,一直是一条传统的商业旺地,也是最早中国人打拼下的地盘,后来便成为温州人在巴黎最早的聚集地之一。在更早的时候,在这里做生意的主要还是犹太人。但是很快,扎下根来的温州人便在这里展露出了头角。如今,在庙街上已经聚集了众多温州人经营的首饰、皮具、服装、旅游纪念品等批发零售商店。成立最早的华人社团“华侨华人会”也坐落在这里。
最初温州人在3区所从事的主要是百货批发业。那个时候这里有很多从国内进货,在3区小街批发的玩具和打火机之类的小物件。由于店少,竞争还不是特别得激烈,利润还相当不错,可以说是批发百货的风水宝地。于是,很快的,越来越多的温州人开始涌入,并把这里占领。然后从这里出发,温州人又开始占领巴黎的其他的街区,如11区等。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1区的辉煌
除了3区之外,温州人在巴黎的辉煌还与巴黎的11区有很大的关系。与3区情况相似,20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巴黎11区伏尔泰街早期只有几家成衣批发店,都是犹太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开设的(但是后来他们看到周围全部是中国人,就慢慢退了出来)。
由于3区温州人的商圈逐渐被占满,因此,很多人开始寻找新的开拓地。一部分温州人看好了11区的伏尔泰街等街区。先是有温州人租了当地的几个店铺,然后,其他人便迅速地跟进,也纷纷跑到附近找能够空出来的店铺,然后就改过来,专做成衣批发店,当地的店铺租金、转让费等也迅速上涨。很多温州人是提着装满现金的皮箱来的,看到合适的铺面,就走进去,跟老板商量,能否高价转让其店铺,其中不少店铺是法国人开的面包店、药房、肉铺、乳酪店等。在伏尔泰街也逐渐占满之后,一些温州人就又跑到附近的Sédaine、帕蒙提耶和Popincourt等街道。很多法国的传统商家老板都乐得转让,因为店铺的转让费让他们兴奋无比,比他们辛苦工作10年所赚得的钱都要多。这些钱足够他们舒舒服服地下半辈子过上好日子。就这样,在几年间,这一带三四条街,几乎全部都由温州人开起了成衣批发店。根据巴黎第11区区政府估计约有五六百家,由此形成了“华人服装一条街”。
偷渡进入法国的人最盼望的就是大赦了,这样,人们就可以转为合法的法国公民,那么就不必偷偷摸摸地打黑工,而最为温州人看重的是从此可以光明正大地做生意,开工厂了。
1992年的时候,法国政府曾有过一次大赦。通过这次大赦,一部分温州人最先拿到了居留的身份。于是一部分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定资本的温州人立即尝试自己做生意。当然,主要还是传统的两个行当,一个是餐馆,一个是开制衣工厂。而开起了制衣工厂就需要销售渠道,然后成衣批发零售店也就慢慢成为另一个投资方向。
这次大赦极大地激发了温州人对法国的向往。有了成功的榜样,温州人也越来越多地来到了法国。这些后来的温州偷渡客,又为刚刚脱离早先的地位、开起餐馆和制衣工厂的温州老板找到了现成的劳动力。而为了招募给自己打工的人员,很多开制衣工厂的老板还主动召集自己家乡的亲属、乡亲偷渡法国。基本上每个老板都有十几个黑工为自己打工。
在早期,开制衣工厂是很赚钱的。那个时候竞争不激烈,11区原先也有一些衣服批发店,但都是由当地法国人或犹太人经营。相比之下,中国的这些工厂老板因为总是有大量起早贪黑、做牛做马苦干的老乡为其辛勤干活,因此其产品成本要比那些当地人经营的低得多,这样,他们出货的价格可以非常低,因此,产品非常畅销。这些制衣工厂老板的资金也就迅速地积累起来。从而发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