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3/4 页)
法是:你要经常解释你的行为,你为什么要责骂他,或者你为什么要表扬他,把你的是非观传递给孩子,并且确保你的行为符合你的是非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你的孩子也会以你的是非观去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的行为得以保持,不正确的行为得以矫正。
孩子有时也会本能地使用强化定律。有时候,他们会本能地通过强化某些行为或是消除另外一些行为来训练他们的父母,而不是他们的父母训练孩子。例如,当父母要外出时,小薇薇也吵着要跟去,无论如何就是不肯跟保姆留在家里,为此,甚至不惜哭哭啼啼,在地上打滚,弄脏自己最喜欢的衣服。
想到孩子最喜欢吃奶糖,虽然为了防止她长蛀牙,奶糖都被刻意地藏了起来。但这次为了让孩子早点停止吵闹哭泣,薇薇的父母给她找出了一包奶糖,并许诺回来的时候给他买礼物。
事实上,薇薇父母的举动无意中鼓励了小薇薇以哭闹来达到目的,如果下一次她想达到什么目的的话,首先想到的方法肯定是哭闹。从强化定律上来说,薇薇父母的举动恰恰没能强化孩子的安静,却奖励了她的眼泪和哭闹。
第六章 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2)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小薇薇还没有开始落泪时就给她以鼓励,鼓励她与父母合作,这样,作用就完全不同了。孩子会在潜意识里形成这样的概念:不哭泣,跟父母合作,就会有奖励。而不是哭泣就能解决问题。
常常听到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别哭了,宝贝,妈妈给你买好吃的!”“别乱泼水,要是你听话,我给你买巧克力。”……也许当时很有效,孩子马上不哭不闹了。但是,事实上,这是父母在用“奖励”的方式来换取孩子停止不良的行为。短暂的安宁之后,孩子可能会形成不良行为可以换来“奖励”的观点,到那时就为时已晚了。
奖励和惩罚是对孩子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孩子的自身评价,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最重要的是赏罚分明,奖励时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孩子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
小故事
有一类梭子鱼特别爱吃鲤科小鱼。如果把这些梭子鱼和它的小猎物们一起放到水槽里,水槽里很快就只剩下梭子鱼了。然而,当我们在水槽里放进一块玻璃板,把梭子鱼和鲤科小鱼隔开,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梭子鱼看不见玻璃,每次当它追逐自己美餐的时候,都会结结实实地撞到玻璃板上。开始时,梭子鱼会一次又一次游向玻璃,撞得晕天昏地。显然,梭子鱼的猎食行为没有得到强化,因此它慢慢地消失了。
最后,梭子鱼终于懂得了这些小鱼是可望不可及的,于是,它改变了自己的行为。这时,再把玻璃板从水槽里拿走,结果却变成:这些鲤科小鱼居然可以十分安全地绕着它们的天敌游来游去。梭子鱼再也不想去吃掉它们,因为它懂得这样一个道理:这些小鱼是吃不到的。
令人吃惊的是,最后,这些大型的梭子鱼竟然饿死了,而它所喜爱的食物还时不时地游过它的嘴边。
用奖赏进行强化
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应该得到父母的赞扬,这是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的最好方式。父母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孩子就会加倍努力,取得的进步一定会积少成多,实现从量的变化到质的飞跃。
在与孩子相处时,父母应该懂得去发现孩子的正确行为,而且立即予以重视和嘉奖,不要在孩子表现良好时漠然视之。表扬孩子的正性行为比责备他们的负性行为更有效。父母需要知道,孩子每一个好的行动都应受到鼓励,哪怕他做得不到位。这种经常的鼓励会增加孩子的正性行为、减少负性行为。这比只关注孩子的错误行为要好得多,并会增加孩子的竞争意识、自信和自尊,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愿望。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孩子正在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下决心改正时,父母一定要表示赞赏,给予鼓励,进行强化。不要用怀疑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承诺,更不要讽刺挖苦;对孩子改正错误也绝不要失去信心。当孩子有了改正错误的意愿时,家长除了赞赏和鼓励外,还需要多一分耐心和宽容。如果得不到家长的赞赏和支持,孩子会感到十分失望,很可能放弃改正错误的行动,导致积极行为的消失。
妈妈最近因为小伟的坏毛病头疼得厉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伟经常忘记把牙刷放到漱口杯里,每次刷完牙,他总是顺手就丢在洗漱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