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部分(第1/4 页)
要将乔宇收到麾下的心思,就算老袁真的登上了皇帝宝座,那乔宇应该跑不了一个宰执之位,的确要好过一个巡阅使。
说起来老袁对乔宇的心思与他对陶成章和宋教仁的心思没有什么区别,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平衡越来越不听话的北洋系统,但是前两位都已经横死,乔宇心中哪里能不清楚呢!
其实老袁和杨度的算盘绝对打错了,乔宇和袁世凯固然年岁差距太大,但是两个人都是一个大派系的领袖,北洋遍布天下,川系根基深厚,发展势头惊人,乔宇和袁世凯背后都有庞大的势力支持,想要背弃派系恐怕太过困难了,因此乔宇不可能为袁世凯所有,而老袁也注定了是北洋的大总统,而当不上中国的总统!
“杨先生,你有洞察世事的奇才,中国的确需要一个强人站出来,将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处,快速实现工业化,强国富民,但是杨先生你或许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中国人是最适合实施民主制度的国家,这点和西方并不相同!”
杨度顿时眼睛就瞪大了,“乔帅,你这话从何说起?民主共和的重要条件就是民智大开,需要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需要有法治精神,这些中国都不具备,哪能实施民主制度呢?”
“呵呵,杨先生,民主在任何国家都是精英层次玩的游戏,全民选举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就算是普通民众也不会将一个农夫选为总统的!而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起欧洲加起来都要庞大的帝国,管理这么大的一个王朝绝对不是一个皇帝能够完成的,必须要寄希望于庞大的官僚体系才行,所以中国一直拥有精英治国的传统,而且这种中央王朝对于周边的蛮夷拥有太大的优势,这就决定了中国将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自身之上,因为只要中央王朝内政不出现漏洞,外敌根本没有机会,换句话说就是只要能够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就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乔宇在说话之间,不住观察杨度的脸色,显然杨度的面色并不好看。…;
中国的国情和外国完全不同,中国本身就是一个世界,和西方一样庞大的世界体系,欧洲同中国面积差不多,但是拥有几十个国家,还有无数的贵族,所以每个欧洲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强人出现,领导国家同外国竞争,靠着战争实现国家强大,所以欧洲人从本质上是渴望强人政治的。
到了工业革命之后,西方人拥有了掌控世界的权力之后,他们才猛然发现如果不限制庞大的皇权,最终只能够带来残酷的战争,转而促使了民主思潮的出现。
而中国则完全相反,中国要想强大,必须要通过内政改革才能够做到,比如文景之治,比如开元盛世,对外战争并不是这个帝国运行的主题,而治国就要求皇权同相权形成一个平衡,也就是一个精英民主的雏形。
“从隋唐开始了科举制度,而后宋代是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到了明朝甚至出现了虚君实相的主张,这一路追寻下来,中国人一直在寻找一个制约皇权的工具,而民主共和的观念传了过来之后,中国读书人立刻就接受了这个观点,这才是解决中国君权同相权争端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消灭君权!”
乔宇说到了这里杨度的脑门之上微微出现了一层细腻的汗珠,杨度的心中也是不住的在拷问自己,乔宇所说的正是中国和西洋的根本上的不同,难道自己主张的君宪制度是错了?
“乔帅,你难道不觉得君宪制度比起共和要更适合现在的中国么?”
“杨先生,适合是没错,但是能不能实现又是一回事了!”
杨度沉默下来了,乔宇知道杨度是个大才,也知道他不会因为自己的几句话,就改变自己的主张的,因此乔宇笑道:“这只是我很不成熟的看法,杨先生权当参考吧,不过你放心我还是支持大总统的,我也可以保证四川在未来绝不会率先发难!”
杨度带着满腹的思量离开了四川,对于乔宇的话杨度还是十分看重的,乔宇能够在列强之间获得巨大的利益,就证明这个人的眼光远超过这个时代的人物,杨度心中不停的在问自己,究竟能不能施行君宪呢!
杨度刚到了北京,还没来得及向袁世凯汇报四川之行,一件重大的事情就出现在了杨度的面前,就在两天之前由日本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递交了一份条约,共分五款二十一条。
日本占领了青岛,在中国的势力快速膨胀,同时进入一九一五年之后欧洲列强现在忙于战争,去年英国还能够出面调解汉阳铁厂的问题,但是现在英国人就没有这种精力了,德国的潜艇频频出击,已经让英国人的海上交通线频频出现危机,几乎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