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页)
�靠由薄�
慕容宝仓皇逃回,这个败家子没出息到了家,为雪战败之耻,竟极力建议他久病的父亲千里远征,替他报仇。慕容垂身边重臣也认为,如果不以一战挫其锐气,拓跋将愈发轻视咱们的太子爷,将来太子即位后,他定会对燕国有觊觎之心。
次年,在他们的怂恿下,身为十六国名将之一的后燕老皇帝,七十一岁的慕容垂,抱病亲自远征北魏,老英雄果然不同凡响,指挥燕军于平城战役重挫魏军。燕军路经参合陂,只见旧战场上战死者的骸骨无人掩埋,堆积如山。燕军战士们纷纷在遗骸中寻找自己的亲人,死者父兄一时号哭,全军都沉浸在悲痛中。慕容垂设礼祭悼,感伤羞愧交集,竟至呕血,终于在回师路上死于上谷郡的沮阳。慕容垂是鲜卑慕容部最后一个堪称为英雄的人物,这尊战神倒下后,再没有人能够阻止拓跋开创北朝的步伐。
从此,北中国成为年轻的拓跋一个人的舞台,他寂寞地独舞,用鲜血浇灌起一个庞大的北魏王朝。然而,望气者以为戾气太重,上干天和,是子孙不得善终之相。
一、迷失的民族
许多古老的民族都有自己的圣山。
古东胡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破,孑孓走保乌丸山者,称为“乌丸”,走保大鲜卑山者,称为“鲜卑”。后“五胡乱华”时,鲜卑拓跋部坐大,遣人求其山而铭之,告祭列祖,《魏书》中载其铭文。
一千五百余年后,今人在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侧,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西北十公里处,当地人称作“嘎仙洞”的山洞里,发现了这一铭文碑。由此我们才可以确认,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大鲜卑山”。
来自大鲜卑山的鲜卑族人,曾在中国历史上抒写过宏伟的篇章。
汉魏以来,由于内地无休止的瘟疫与征战,人口大为减少,各边疆民族纷纷涌入富庶的中原,逐渐与汉民族融合,这个过程持续了数百年之久。其中最著名的是匈奴、鲜卑、氐、羯、羌这五个种族,所以史称“五胡乱华”。在这数百年的融合过程中,有数不清的种族屠杀,对异族的侮辱与蹂躏,野蛮的奴役与摧残。
历史滚滚而来,将一切劫数已尽的家伙无情地碾压在它的车轮之下,用尽奇技淫巧将他们或馨香或腐臭的骨肉血脉糅合在一起,放进中原这个大坛子里酝酿,生息,千百年后,就成了你我这帮人——所以我们当中免不了会有冒顿这样的冷血,也少不了宋襄公那样的书呆子。
鲜卑族就是“五胡”中的一支,其中著名的有段部、宇文部、慕容部、拓跋部等,他们先后建立过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西秦、南凉、代、北魏等王国或王朝。拓跋部是鲜卑中比较后起的一支,他们兴起的时候,连慕容部的戏份都快唱完了,更早一些出道的段部、宇文部更是不知道猫到哪里去了,只留下几个孑孓的种子还孤魂野鬼似的在历史的角落里游逛——然而我们尽可放心,将来还会有他们的戏份,只是不再以这些部落的名称出现了。其中的佼佼者,如北周的创始人宇文泰,号称出自宇文别部的契丹族人等,还要在中国历史的舞台继续上演大戏。
拓跋魏的前身是拓跋什翼健的代国,后来被前秦的苻坚大帝所灭。据以八卦出名的《晋书》说,苻坚俘虏了什翼健先生后,认为他出自荒俗,缺乏教养,评价不是很高,然后——很有创意地把什翼健先生送进太学,专攻礼数,据说大帝本人还亲自去太学考究什翼健先生的学业。
苻坚在汉人王猛的帮助下,极力进行汉化改革和对外扩张,这个兼有着汉族睿智与胡族蛮勇的西陲小邦,曾一度统一了北方,建立起辉煌的前秦大帝国。可是北中国的统一是短暂的,随着前秦在淝水之战中的惨败,它又一次陷入大分裂。
拓跋是什翼健的孙子,他收集流散的部落,趁着中原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之机,在祖宗故土上重新建立起一个疆域之广袤远超过代国的强大王朝——北魏,他就是北魏开国之君道武帝。北魏王朝足足用了三代人的时间,到太武帝拓跋焘时,才扫平割据称雄的北燕、北凉和赫连夏,完成了对北中国的统一。
而差不多同一时代,南方的刘裕,也削平群雄,开创了南朝。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这期间,两条腿的南朝步兵,一过黄、淮进入平原,就被六条腿的北朝骑兵欺负;而骑兵偶尔南下临江,也被南方炎热的气候和复杂的河曲地形折腾得头晕眼花,被轻步兵打游击也是难受的事儿。
双方只好承认在疆场上各有长短,一时似乎决不出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