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页)
家女孩非常传统,感情很专一,轻易不恋爱,一恋爱就削尖脑壳执着地往婚姻里钻。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话:中国有两个地方的女人最适合做老婆,第一是广东的客家女人,第二是福建的惠安女人。据说她们都是中国最勤劳善良、最守妇道的女人。
李英本身并不富裕,但她姐姐当时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副总。在深圳,能混到大型企业副总,几乎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
恋爱的时候,周畔就告诉李英,很希望能到她姐姐单位工作。刚开始,李英没敢答应,因为她知道:即使她答应了,在没有正式确定关系前,她姐姐是不会理他们的。
7个多月后,经过李英的努力,周畔很快如愿以偿,到了她姐姐公司下属单位做物业管理员,从此告别了四处跳槽谋生的紧张日子。
周畔承认,当时并不是很爱李英,但他想,情感是可以慢慢培养的,真正一见钟情的人并不多。
1995年,李英跟周畔结婚。第二年,他们生下一个儿子。
本来就很勤奋的周畔,因为底子薄,没有后退之路,来深圳有点背水一战的感觉,屁股后面永远像有一把火燃烧着,让他不停地往前跑。
危机感越强烈,出人头地越迅速。比如,公路两边的树,虽然种得很密,每间隔一两米就有一棵树,可是却长得很迅猛,高而壮。但草原上的树,稀少如残留在秃头上的发丝,悠哉悠哉地活着,却长得很矮小。
几年后,他拿到了自考大专文凭,又把户口和关系调到了深圳,还在罗湖供了一套房。
李英高中毕业后就来深圳,也是在她姐姐的帮助下,在一家民营企业做文员。没有后顾之忧的人,一般就缺少危机感,###年来,一直都在做那份工作。而且,传统的客家女人习惯于婚后以家庭为重,生下孩子不久,李英就辞职出来,做专职太太。
这么“两极分化”后,周畔渐渐地觉得自己跟她很难沟通。周畔说,沟通的问题还不是离婚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李英很本分,但就是思想极为保守,要求他每天下班就要回家。有时有应酬,晚点回家,她很快就会打电话质问他去哪里,跟谁在一起,回家后还要查他的手机。
周畔说,自孩子出生后,这一矛盾一直存在,而且逐渐尖锐,两人吵了无数次,甚至打过架,闹得双方亲戚都知道他们整天闹离婚。
最早闹离婚因为李英和小孩的生活问题没法解决而搁浅。他说,他愿意把房子、孩子和所有的家产都给李英,但她供不起房,更不要说培养孩子了,所以就一直拖了下来,一拖就是将近10年。
在周畔最困难的时候,是李英和她姐姐帮了他,离婚的时候,他首先要考虑的是她们母子的生活问题。如果生活没有保障,他宁可一生没有爱情,也必须维持婚姻。
这也是一部分人维持婚姻的原因。
2005年1月,周畔终于把房子供完了,孩子也长大了,他也帮李英找了一分比较稳定的工作。一切安排好后,他才下决心离婚。
此时,李英尽管很不情愿离婚,她认为离婚是很失败和丢人的事,但她觉得10年来跟周畔同床异梦,婚姻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便痛苦而无奈地跟他去办了手续。
离婚后,李英和她的家人都骂他是爱情骗子,说他达到自己的目的后,就一脚把老婆踢开,另寻新欢。
而周畔觉得自己很委屈,他说自己满肚子苦水,没人能理解,他当初结婚时,万万没有想到会跟李英这么难相处,而且他至今没有爱上别的女人。
但李英却死也不相信他没有别的女人。她说,虽然没有抓到他有女人的证据,但凭女人的直觉,她认为周畔绝对跟别的女人已经保持着几年的关系了。
醒世真言
有道是“会说的不如会听的”。爱的真谛是人的价值,如果一开始就安下了娶富家女的歪心邪念,又怎能不乱情行事呢?又怎么能钟情于“人”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真金不怕火炼
韩梅是贵阳人,1992年认识了前夫魏广华。魏也是贵阳人,当时在深圳自营一家企业。两人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有了感情。当年,韩梅就跟他来深圳,到他的公司里做事。
1994年,也就是两人相处二年后,有了比较深的感情基础,他们终于结婚了。婚后,韩梅继续跟丈夫一起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小家庭其乐融融。
1995年底,韩梅生了一个女儿,便主要在家照顾孩子。之后的几年,他们的生活喜忧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