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1/4 页)
为一个曾经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的人,太上皇绝对不会甘心失去自己的权力;而作为一个真正拥有名分的人,他的父皇、当今皇帝也绝对不会甘心一直做一个傀儡。
这也是当时宫廷中的每一个人都清楚的事实。也是当年的宫廷里面每一个人都不敢说出口的事实。
当今皇帝已经做了十余年的傀儡了。那根紧绷的弦也差不多到了一个临界值。
所以,那一年的中秋节,太上皇突然提出思念女儿、要把端荣长公主接回来的时候,在宫廷之中,不亚于一场地震。
那个时候的长乐公主还是个半大的孩子,比当年第一次进宫的贾玖大不了几岁。那个时候的他,根本就不知道太上皇提出这个要求会对朝廷有什么意义。也不会想到。最后这场战火,会延烧到他的头上。那个时候的他,还在忙着讨好太上皇、讨好太上皇后、讨好他的父皇、讨好当今皇后。
当年的长乐公主并不了解端荣长公主在草原上遭遇过什么。也不了解端荣长公主对于他的皇祖父和他的父皇的意义,他只知道,那个时候,宫里提起端荣长公主的都是好话。
是的。没有人跟他说起过端荣长公主的为人,也没有跟他说大齐女子在草原上会遭遇何等可怕的事情。而他会被隔绝在这些事情之外。原因也只是因为他是个小女孩,一个尚未及笄的小女孩。
因为太上皇对端荣长公主的牵挂,因为皇帝每每提起这个妹妹,他的形象也总是深明大义的。让长乐公主对这位姑母充满了向往之心,即便从来没有见过面,长乐公主对这个姑姑也是保持着相当的好感的。
这种好感。一直维持到长乐公主与端荣长公主的第一次见面。端荣长公主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先是愣了一下。然后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当年的长乐公主不清楚端荣长公主的那个笑容背后的意义,只是凭着宫廷生活锻炼出来的感觉隐隐发现这位姑母对自己似乎不那么喜欢。经过草原上那段噩梦一般的日子、至今还被噩梦困扰着的长乐公主现在终于明白了端荣长公主当初那个笑容的含义。
如今的大齐比二十多年前的大齐情况要好多了,国家也恢复了元气,可是身为和亲公主的长乐公主,依旧遭遇了那么可怕的事情。那么二十多年前,大齐的国力衰力弱到了极致,差一点就亡了国。那个时候作为和亲公主的端荣长公主,他的遭遇势必比他长乐公主更加悲惨。
因为草原上奉行的便是弱肉强食,弱者是没有权力的。
现在的长乐公主,已经明白了当年端荣长公主的那个笑容的含义了。那个笑容背后是深深的憎恨。端荣长公主在恨着大齐,也在恨着大齐的皇族。在他的心中,是大齐送他去和亲的,也是大齐的皇族,在明明可以选择宫女代替的情况下却拍板决定让他这个真正的公主去和亲。
所以,端荣长公主恨着大齐,恨着大齐的一切,大齐的皇族、大齐的臣子、大齐的百姓。他从地狱里面爬回来,为的就是跟这些人报仇。
这样的端荣长公主,让长乐公主非常厌恶,也非常憎恨,偏偏长乐公主没有抓到这个女人的小尾巴,所以只能忍耐。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长乐公主依旧厌恶着那些主和派的朝臣们,但是也仅仅是厌恶他们给他带来了灾难而已,还不到憎恨的地步。就连长乐公主自己也承认,并不是所有的主和派大臣都是卖国贼,也不是当初所有的主和派大臣都是他父皇的政敌。
当初,朝廷会作出和亲的决定,也是因为许多考量。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长年军备不足导致的大齐边军战斗力严重不足。这件事情,长乐公主是很清楚的。即便是长乐公主这样的宫廷女眷也听说过,草原人能够跟大齐斗得旗鼓相当、平起平坐,那是因为草原人马快、刀快,因为草原人悍不畏死、以伤换伤;而大齐能够抵挡住草原的进攻,那是因为大齐军备优良。
同样是刀,草原人用的弯刀工艺简陋,几乎是一块铁片,与大齐军队常备的唐刀对砍的时候,没有不被磕出一个缺口的。可是这样的弯刀。却靠着马匹的速度和草原人在艰难的环境中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身手,成了一次又一次地掠过大齐军人咽喉的恶魔之刃。
至于大齐边军,那就要说一说,大齐那坑爹的军队制度了。在大齐,只有京师禁军是职业军人,而大齐边军,除了少部分被流放过去的亡命徒。更多的则是应召入伍的农夫。如果是边关的农夫。那也就算了。因为边关战事频繁,就连女人也会舞枪弄棒。可是常年的战乱,尤其是常年被打草谷。使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