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拼。
这种现象其实应该是一种倒退,怎奈因为皇家对世家的厌恶、不断地扶持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而愈演愈烈。甚至因为皇家的扶持。让这些科举出身的官宦人家的姑娘有这个底气跟那些世家女叫板,也让整个社会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倒退。
最明显的区别就是,世家女会在外敌来袭的时候,会选择拿起武器。带着下人为家族为国家而战,而那些官宦人家的女儿,在出现事情的时候只会选择寻死或者逃跑。不同的是:有气节的。会选择殉节;有了自己的儿女的人会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先跑,自己留下来断后;更多的、没有儿女的人会选择设计其他人。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逃跑的时间。
哪怕贾家让贾玖掌握权力是因为时事所逼,但是贾玖的表现还是相当可圈可点的。官宦人家从人家的父兄身上寻找人家姑娘身上的亮点,而世家则从别人家的女孩子的身上,发现对方家族的优点。
即便贾家的风评不怎么好,即便大多数官宦人家大多看不起贾家,也看不起贾玖跟长乐公主交好,认为这是贾家没脸没皮地逢迎巴结的表现,可是那些世家对贾家的感觉反而还高些。
在那些世家的眼里,危难来临之时,贾家的女儿能够守住约定甚至不惜自废修为(指明面儿上贾玖不惜自损功体传功给贾清一事),贾家的女儿能够拿起武器奔赴战场(指明面儿上贾清远赴边关一事),贾家的女儿还能够守住自己的家、守住自己的家人(指呆在家里把后花园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在人际往来上也没有出什么差错的贾清),即便贾赦这边的女孩儿们的修养不够,也不过是因为历史原因而已,但是这样的行为,是值得认可的。
这就是眼下京师上流社会里面,不同的人家对待贾家的不同。
只是,贾家的根基太过浅薄。
在大齐,能够被称为世家,不仅仅是世卿世禄、家族中代代有人做官就可以了。世家的门槛更高,圈子也非常小,即便因为礼貌等原因为别人打开了小小的一条门缝,别人要想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不知道有多少官宦之家标榜着自己便是世家,换来的,也不过是真正的世家的哂笑而已。那些官宦人家尚且够不上世家的边儿,跟贾家这样家风不够的人家,就更加够不上了。
这也造成了另外一个局面,那就是贾家的女孩子得到的簪花帖比分家的那两年少了许多。那个时候,这些官宦人家是看在贾赦贾玖父女两个孝顺,很有几分可风的样子,这才给了贾家帖子。但是,那也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这些人家又开始挑剔贾家了。
只不过在很早以前,贾家就已经很少接到簪花帖了,贾元春在家的时候,更是一年也只礼貌性地接到过亲戚家的帖子一次两次,档次还不怎么高,对比之下,现在的荣国侯府反而是多的了。甚至因为三位公主殿下每次都会送帖子来,加上张家和梁家的关系,加上颜家那位颜师对贾清的看重,使得跟儒家有关的那些大儒家里举办簪花会,也会送帖子过来,反而显得贾家的女儿贵重起来。
所以贾母虽然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还是很高兴的。贾家的其他人也没有发现这两年其余的官宦人家对他们家的排斥。因为这种排斥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存在了。
贾家人普遍认为,只要他们跟皇家搭上了关系,自然是不愁前程,也不愁没有人追捧。
这种认知让他们在面对礼部侍郎和鸿胪寺卿的时候。态度就显得不怎么好了。贾赦也就罢了,他还有几分自知之明,但是贾政就不同了。
就拿依附来说罢。世人都知道,贾家的女孩远赴边关救了贾赦贾琏父子不说,还救了长乐公主,因此贾玖贾清两个经常得到宫里的邀请、去宫里小住,就连皇帝。也多有赏赐。那个时候。就有不少人拿着铺子、土地过来依附,只不过,贾赦听从了女儿的分析和建议。都一一婉拒了——他的事情不少,每年添置的族产、祖业就要花费许多精力,所以听女儿说了被人依附之后的麻烦之后,他立刻摇了头。他已经给弟弟做了许多年的替罪羊。好容易才撕撸开,现在哪里会愿意给外人做什么替罪羊、挡箭牌?所以。贾赦只接受了别人的贺礼,求依附的庄子、房子、铺子、地,贾赦一样都没有接受。
倒是贾政,自打贾元春成了妃子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就有那消息灵通的人,立刻给贾政送来了庄子、房子、铺子、地,也不知道贾政是怎么想的。反正他没有摇头,王夫人也受得心安理得。
就跟原著里。王熙凤就曾经说过,在他接手贾家之前,王夫人就没少做包揽诉讼、放高利贷这类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