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页)
不高,除了一些战略性的要塞,比如虎牢关这样的,小县小城的城墙大都只有三丈左右,而古代的丈这个计量单位不是一致的,三国时期沿用汉朝的丈,一丈约为两点四米,三丈也就是七米左右。
这个高度对于马骑兵来说当然是足够了,但是对象兵而言就远远不够看,只要有人骑在象背上使用武器,甚至可以很轻松的把城墙上的人捅下来,比如吕布这样的,只要能攻击到人,人家简直可以说是当代无敌,一人破城都不是神话。
另外还有一点也相当重要,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的马骑兵是没有马鞍和马蹬的,骑兵要在马背上活动自如,很显然需要娴熟的马技,这马技必须得日以继夜的训练,而大象的背部宽阔平坦,把这种技术要求降到了最低,就像现代,就算许多人都不会骑马,坐象背上却稳如泰山,这也是象兵的优势,可以让骑手速成。
林北和卞夫子越研究就越觉得象兵这个兵种真是得天独厚,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最强大兵种,当然,象兵的弱点也很明显。
这么说吧,象兵就是现代版本的坦克,优势是载重力和冲击力很强,弱点是抗干扰能力很弱,对火攻,烟熏,甚至连躁音都有很大的反映,但是这些弱点马骑兵也有,因为马儿也会怕这些。
“好兵种啊。”林北喃喃的赞叹,回忆了下脑子里关于象兵的历史记录,象兵是从什么时候消失的呢?好像是在明朝吧,因为那个时候火器已经发明了,大象再皮精肉厚也挡不住火器,象兵的成本又高,所以便渐渐被淘汰,但是现在是三国,象兵肯定会大放异彩,不得不说,许攸这个人在历史上虽然评价很低,倒也不负他有才之名。
“亚洲象在现代已经濒临灭绝,但是只要象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如同马牛羊一般,那么人类就会自发的保护大象,就算有所屠杀,最后剩下来的肯定也会比死去的多。”
林北想过要保护这些亚洲象的,但是仅凭他的个人之力,能做到的微乎其微,只有人类意识到大象的作用才会自发的进行保护,大象除了作战,还可以代替耕牛,可以代替马车,当大象变成了人人熟知的家畜,大象自然就不会有后世的命运,那么,就从西山乡开始?
“夫子,崔兰不是说过,西山乡的耕牛不是只有十二头么?其中还有五头是官府的,那么你认为我抓上几头大象给乡民驯养,代替耕牛如何?”
卞夫子已经知道了甄定的要求,因为林北已经告诉他了,所以闻言一点都不奇怪,而是很仔细的想了想林北的这个提议,最后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大人,此事当是好事,不过大人,那长鼻兽的吃食可不算少,恐怕不是那些猎户能养得起的啊。”
卞夫子自然知道养大象的好处,就算不打仗,用来载人或是搬动重物也是很棒的,但是大象吃的确实太多了,卞吉担心猎户们根本养不起,毕竟现在连人都有些吃不饱饭,还要养个大胃王。
林北解释道:“虽然大象的食量很大,但是主要食物也是草类,干草鲜草都可,平时你们乡里是不是有人专门养牛?”
卞吉倒是知晓这种事情,闻言点头:“朝廷有牛倌每日专管此事,那些普通人家应该都是自家小儿专门把牛牵出去放养。”
“这就是了呗,牛的食量其实也很大的,但是真正吃的都是外面的野草,大象也是如此,放牛之时顺便放象,选个野草丰美之地即可。”
“如果果真如此,那倒是养得。”林北既然这么说,卞夫子也没了反对的理由,因为如果靠着这种放养方式也能养活大象,那对西山乡乡民而言不光没有负担,反而全是好处。
“另外。”林北沉吟了一下道:“你告诉乡民,这些长鼻兽他们只有使用权,而没有处决权。”
经过林北的解释,卞夫子明白了使用权和处决权的不同,意思是乡民可以把大象当成家畜一样来用,比如耕地,比如载货之类,就跟耕牛一样,但是却不能随意杀掉大象。
“大人不必担心,乡民虽然多不识字,却也明白这个道理。”卞吉倒是让林北安心,农民虽然很多不认字,但是对家畜却是很珍惜的,因为这是一种劳动力,这种道理谁都明白。
肯定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不过林北一时间想不起来,所以先把此事办妥,以后再慢慢添加,现在,林北可以去抓捕象群了,当然,这种事情肯定需要猎户们的帮忙。
ps:那位炎冰火凤书友,你投的12000的更新票我实在有些无力啊,不过还是谢谢了。
第八十四章 喀什族阿哩
人自然都是现成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