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2/4 页)
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皮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等到了文革时期,破四旧,又遭受到了重大打击。
正文 第九百九十二章 皮影2
骆天看着皮影上的人物,说道:“这是《姜子牙兵分三路》的戏码。【~都市…文学~ WwW 。dushiwenxue。】。”
那黄叔叔十分兴奋,暗想不愧是行家:“现如今对皮影戏了解的人不多了,亏得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什么戏码,难得啊,而且你年纪轻轻地……”
黄编辑马上开口说道:“叔,这位可是全国闻名的鉴定师,你不要用对我的口吻和人家说话,行吗?”
“没事,在老人家面前,我本来就是后辈。”骆天说道:“这皮影有些年头了,至少在一百五十年了,首先皮影小,大概小于其他皮影一倍,这可以证明它的年代在清代,因为只有那时的皮影是五到六寸的,后期的都较大;其二,保存皮影的戏箱子和皮影夹子很陈旧;其三,皮影人物造型很古老,线条不细致,这充分证明不是用现代工具刻制,而是手工制作;其四,人物造型以神话人物为主,这又证明它是用来祭祀用的,纯粹是庙会上给神表演的皮影;其五,这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皮影戏箱,人物身体的每个部位以及布景都是配套的,在民间有保存单件的,但像这样整箱的极为罕见,这也是它的珍贵之处。”
“看吧,我都说是真的了。”听到骆天的结论,黄家叔叔高兴不已,一直训着自己的侄儿:“都说是我们家家传下为的,你非不信,这下子专家都说了,我这皮影可以送到民间博览馆去了。{ WWW。dushiwenxue。 }”
原来是这样!骆天好奇地问道:“不知道您是哪个地方的人?”
“永登人。(。dUkaNkan百度搜索读看看)”老人家十分自豪地说道:“我是我们那里为数不多的皮影戏班主了。”
皮影在永登地区流传二百余年, 《永登县志》载:“秦腔传入永登约在清道光年间,略晚于木偶、皮影戏。”清咸丰年间,在地方乡绅的支持下,永登皮影戏发展起来,到 1949年全县有20多个戏班,分布在永登的大通河、庄浪河、秦王川地区。这些戏班多为民间艺人,逢庙会、节日、祭祀活动表演,白天唱木偶,晚上唱皮影。
骆天对这老人家心生敬佩:“早知道永登皮影的大名了,以秦腔唱腔为主,而且永登皮影戏的布景、道具和影人都是用驴皮或牛皮加工刻成,其造型近似剪纸艺术。人体比例夸张,头大身长,手臂过膝,男影人眼大额高;女影人眉弯眼小,通天鼻子,小嘴巴,镌刻十分精细,着色鲜艳,对比强烈。”
“内行,内行啊。”老人家越发地兴奋起来:“你说,我若是将这一套皮影捐出去,博物馆方面会同意吗?要是不同意,我就拿到民间博览馆去,这可是我们纯粹的民间艺术,不能白白可惜了啊。( 。xiluwx。 )”
骆天点头:“您等一下。”
骆天推门出去去找黄立德,黄立德还在没好气呢,骆天说道:“今天那编辑办事是毛躁了一点,可是还真带了一件好东西过来,保准您都没有见过。”
这话让黄立德的胃口被吊起来了,他一瞪眼睛:“什么东西?”
“皮影,而且还是老皮影,清朝的,保存得太完整了,这老人家真是不一般,人来上门来讨教,不是为了卖钱,只是为了保护民间艺术,想捐给博物馆又怕他们不收,正发愁着呢。”骆天说道:“黄老师,依您看,这事情?我们要插手不?”
其实这样一说,黄立德肯定插手了,黄立德说道:“这事有关于民间艺术,我们不得坐之不理,我愿意为他写推荐书,联系博物馆方面,走吧,我们这就过去。”
见到黄立德亲自过来,那老人家感觉有希望了,十分激动,黄立德当下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那老人家千恩万谢,见黄立德出面,那小黄编辑也知道自己今天的冒失有救了,也十分开心,黄立德留下那老人家的联系方式,马上写了一封亲笔推荐信,交给那老人家,有黄立德保荐,估计那方面会很重视了
目送两人离开,黄立德叹了一口气:“刚才我是不是太激动了?”
“不怪你,是那小伙子考虑不周全,好歹要提前打一声招呼。”欧阳天知道黄立德的个性,其实是很好接近的人,只不过很不喜欢别人打扰到他的私生活而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