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2/2 页)
t电子书分享平台
1、 白季庚病逝
当初,白季庚因衙州别驾任满,由观察使皇甫政推荐,以检校大理少卿,兼襄州别驾(襄州辖地相当于今湖北襄阳、谷城、光化、南章等地)。因环境生疏,白季庚只身赴任,将白居易母子安置在离徐州不远的符离。在符离县,白居易不忘父嘱昼课赋,夜读书,间又课诗,与同辈的贾悚等畅论古今,颇有少年心高气盛之语,相约长安会考,一战而霸。符离的水泊湖岸、古寺石桥都留下了这些年轻人的足迹。
白居易跟随移官襄阳的父亲离开了符离集,诗人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年的春天,父亲就在襄阳官邸病故了。白居易便不得不匆匆赶往襄阳料理父亲的丧事。
父亲的去世,这对白居易的打击非常大。当时,白居易无力安葬,只得把父亲的灵柩寄在襄阳城南,然后护送家人又回到了符离故居。白居易这一次来符离,度过了四个春秋。由于重孝在身,其间他和湘灵没有重温昨天的故事,诗人的人品是高尚的。但他把对湘灵的思念后来写成了千古名篇《长相思》却是不争的事实:“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首《长相思》和《江南好》奠定了白居易在词创作上的地位,他和李白同被认为是当仁不让的“词家之祖”。
父亲去世,白居易家庭的经济情况变得非常困难,生活几乎艰难维持。可是,诗人在这样穷困的生活中,得到了接触人民的机会,使他真实而确切地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疾苦。他说:“一夫不田,天下有受其饿者;一妇不蚕,天下有受其寒者;斯则人之性命系焉,国之贫富属焉。”他憎恨为官作宦的人们生活太奢侈了,想改变这一极不合理的现象。白居易后来之所以确立“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应该讲,与他在符离集的生活是分不开的。白居易在符离期间写下很多诗文,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邺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这首诗读来十分亲切,好象听诗人叙家常一样,如怨如诉,有思有盼,感情凄楚而又热切。但诗人所言的决非个人或一家人的遭遇,而是想到了同时代人们的遭遇,对*不安的社会,表示了不满和痛恨。
襄阳是大诗人孟浩然家乡,望着诗人隐居的鹿门山,白居易想起这位穷悴终身的诗人,不由得感慨万分,写下《游襄阳怀孟浩然》诗:
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
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幸。
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
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
南望鹿门山,蔼若有余芳。
旧隐不知处,云深树苍苍。
白季庚去世后,白家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就压在白居易之兄白幼文和白居易身上。幸好白幼文得任饶州浮梁县主簿一职。他既要分出俸禄以养家煳口,还要为其弟白居易前途功名而操心。白居易服丧满后回到符离不久,就举家移居洛阳。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