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没敢太多地奢望过,居然也成为了现实。我开始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只要尽自己所能努力了,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决定考研—天亮了
从产生考研的念头到坚定考研的信念,只是一个晚上的事情。那是2001年11月份,我们上了法律基础课,这是我第一次比较正式地接触法律知识。上完这门课以后,我觉得它很有意思,一种强烈的想深入学习的欲望被激发出来了。我高兴极了,好多年没有这种感觉啦!好不容易对一件事有了兴趣,应该好好珍惜啊!“那么考研吧!”我对自己说。
当时的我也有不少的顾虑,其中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基础太差。那个晚上我就在床上翻来覆去辗转反侧了整整一宿,天刚蒙蒙亮就从床上一下子坐了起来,做出决定:我要考研!这决定也许不够慎重,带着盲目和冲动,但这有什么关系,至少,我有了一个目标,我在向自己提出挑战。
有关考研的常识、程序我都不清楚,不知道考几门课,甚至不知道考研还有专业课和公共课之分!我做事一向优柔寡断,很少能干脆利落地决定什么事,到现在为止,我都很佩服自己当时的勇气。
随后我就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在新浪搜索中打开的第一个“网页”就是kaoyan,论坛上正好有一篇法学与法硕的论战,这才知道原来考法律还有“法学”和“法硕”之分。当时我也只凭感觉,觉得法学是以理论研究为主,法硕以实际应用为主;以我的性格,我选择了后者。就这样,我乐颠颠地走上了考研路。
决定考研后,有些人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我,我知道这种眼神的背后写着什么:“就你?哈!”“你也考研?”当然他们也许并不是有意的,而是我的前后转变确实太大了。对此我大多一笑了之或保持沉默,因为我知道自己没有资本反驳他们。我唯一的目标就是克服困难考上,考上之前,无需多说。
这个决定让我充满力量,让当时的我有一种“前途一片光明”的感觉。有希望在等待,我开始憧憬未来。
复习—路漫漫
制定全面复习计划之前,我想,我的英语是最大的难题。高中时英语基本上就是被放弃了,大学前两年我也基本没碰它。当时,我对政治比较有信心,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专业课不应该成为太大的难题。
当年春节我没回家,在学校学习,偌大一个阶梯教室每天只有两三个人,而且还特别冷,心里那个不是滋味啊。到了春暖花开之际,我也真正热火朝天地干起来了。因为我当时的单词量很有限,每天我6点就起床拿本单词背啊背,现在翻开生词本我都会觉得很可笑:spot、sweet、aspect、gather都赫然在目……具体的复习过程就不需要多提了,相信经历过考研的朋友们大多能感受得出来。每个晚上的时间我都给了法硕,“指南”我看得很慢,一晚上只能看十几页。
两个月就这样过去了。接下来是我们的专业课考试、课程设计,还有世界杯。自己的学业我不想这么早就放弃,所以仍然抽时间认真复习了一下。至于世界杯—别的可以放弃,但是世界杯是不能放弃的,有比赛的时候即使坐在教室里也是白搭,心早就飞走了。
眼看就要放假了,本来是准备踏踏实实在学校学习的,但是这时我犯了一个大错误:到外地去实习了。当时有两个选择:在家实习,或随大部队去南京。我想,反正也不能呆在学校,干脆放松去吧!实践证明我错了。本来我就特别喜欢旅游,好不容易下了江南,可算是信马由缰了—南京,无锡,上海,杭州,黄山都去了。等我回到学校,才发现精力无法集中了。我本来就不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理性的人,虽然我在认真地、努力地改变自己,但暂时还不能完全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做事的心情严重地影响着效率和结果。
精神无法集中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大约50天,到10月底我才从旅游“后遗症”中摆脱出来。到11月份报名时,我隐约感到情况不妙,于是调整目标保持低调报了一所西部院校,只求能考上。当时考研加油站上的舆论是:“要不就不考,要考就考名校。”但是我清楚有没有信心和能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实力是两码事。
报完名一直到考试的那段时间是我最难忘的。政治刚刚看完一遍,专业课只顾看书还没做题,英语更是一塌糊涂,除了多认识几个单词什么长进也没有。我突然觉得时间不够了,恨不得把一秒钟都掰成两半。最后那两个月时间过得飞快,从12月份开始,为了多看一会儿书我已经很少在宿舍睡觉了,因为宿舍11点就熄灯;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