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3/4 页)
红红火火的了。
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的学者曾经预言,同珠江三角洲比,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要大得多。在未来的五年十年内,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流域,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地区。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说:上海人素质好,条件优越。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开发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流域就大不一样了。
刘永好的眼睛很早就注视着长江流域。他预感到这条“东方之龙”不久会有腾空之日。并开始把目光投向处于“龙头”位置的华东地区。当中国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作出开发浦东的决策之际,希望集团就顺应这个政策“大气环流”的变化,及时调兵遣将,将“杂交工程”推进到大上海。上海和浦东两个“希望公司”的建立,以及他们同沪、赣、湘、鄂、渝几个“杂交”公司的对接,就使希望集团实现“东西联动”、“龙头龙尾相连”,在长江经济开发带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此时,有些朋友和同仁都想探讨一下希望集团的腾飞之谜了。十多年前刘永好就有做老板的美梦,但好梦难圆。当专业户以后的十一年中,前八九年他们也只有七个企业,不到一亿资产,而最近两年,刘永好及其企业则大红大紫,犹如点火的卫星直刺苍穹。这究竟为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的看法都是“杂交”战略起关键作用。但客观地看,刘永好“杂交”工程的可贵之处,并不在于杂交从生物学界到企业界的引伸,而在于他“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观测到了时代气候的晴雨冷暖,了解了国家政策的变化动向,这样,他才能在众人尚未顿悟之日,运用自己长期积蓄的优势(这种实力非常重要),将“杂交”理论迅速付诸实施。这,便是妙绝,便是刘永好不仅能够知人之所知,而且可以为人之所未为的奥秘所在。
刘永好能够捕捉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也得益于他所有的经济技术实力。“希望”的前八九年,尽管并不出众,但它的根子已经深深扎进了中国大地:不染指虚无缥缈的泡沫经济,脚踏实地地办工厂,搞科研,创名牌;养殖业和饲养业连接八亿农民,同三亿城里人的菜篮子息息相关,用户心中装着“希望”,市场有属于它的领地。唯其如此,“希望”才能在国家收紧银根时期或治理整顿阶段,都能开足马力生产。聚合点滴资本,等待新的发展机遇一到,便立即振翅扑腾起来。
机遇并不偏爱刘永好,只对基础好实力强的人情有独钟。
站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坛上
一九九三、一九九四年对刘永好特别厚爱。
三月,他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界推选出的委员,出席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站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讲台上发言。他那富有时代特征的标题“私营企业有希望”刚念出口,台下就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在大会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他面对上百个外国记者咄咄逼人的提问侃侃而谈。
八月,由吴邦国题写城名的“上海希望私营经济城”聘请刘永好担任名誉董事长。二十多家传媒争相采访“中华饲料王”。上海电视台王牌节目“三色呼拉圈”的主持人连打七个电话邀请,破例用一小时的黄金时间播放他的专题节目。十月,他当选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在十九个“同僚”中他是大陆唯一的私营企业家。首都报纸就此评论说:
“历史已经把非公有制经济代表推到参政议政的前台。”
而刘永好则认为,是私营经济同大伙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十一月,他赴港参加第二届世界华商大会。作为大陆首次派往这个国际盛会的代表,刘永好同来自全球的华裔商界巨头广交朋友,显示出中国新一代实业家的风采。
他被选为四川省“十大英才”,受到表彰奖励。更使他终生不忘的,是作为国家星火成果获奖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江泽民接见。他握着总书记的手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声名远播,职务升迁。接踵而来的荣誉,使刘永好几乎为之眩目。这一切,来自他对共和国的热爱,来自他的精明与干练,也来自他亢奋、热情而又脚踏实地的精神。但更为重要的则是依托了那座雄跨于他背后的巍峨大山——希望集团。
希望集团十一年前那一千元“原始积累”已经发生“热核聚变”,达到了一亿多元,增值了三十万倍。
希望集团拥有二十一个分公司,饲料年生产能力达一百万吨,形成了饲料、养殖、食品、电子、房产、建筑一体化的大型集团公司,年总产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