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第2/4 页)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解脱的法子。
光是讲理论没有用,要真刀真枪的实干才行。
他决定写一本小说,让赛珍珠看看小说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他们可以通过这部小说来探讨如何创作,林子轩会在写作的过程进行讲解,这样更为直观,也更有说服力。
赛珍珠对此自然欢迎,能够亲眼看到一部小说的创作过程对她会很有启发。
她非常感谢林子轩让她参与其中,因为这种事情并不常见。
一般而言,创作是一个孤独的过程,作家需要极为安静的环境,慢慢的创作,否则很容易被打断灵感。
林子轩这样做就是在毫无保留的向她传授写作技巧,按照她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这就相当于师傅授徒了。
当然,在文学创作上面,林子轩的确算是她的导师了。
“小说有各种不同的流派,像是象征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等等,各有特色,每位作家也有各自的创作风格。”林子轩讲述道,“不过创作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前提是你能把新的东西融入到你自己的风格之中。”
“我和英国的一些作家通过信,弗吉尼亚伍尔芙和我探讨了意识流小说,我觉得很有意思,这部小说我会借鉴一些意识流小说的写法。”林子轩解释道。
这种随口说出来的消息让赛珍珠颇为震惊。
她喜好文学,自然知道在英国极有影响力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弗吉尼亚伍尔芙也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
她没想到林子轩和英国文学界联系的如此紧密,伍尔芙可是英国文学界的核心人物。
瞬间,林子轩在她心中的地位从中国文坛上升到了世界文坛。
这并不是林子轩的本意,他只是为自己即将写出来的小说找一个理由而已。
这本小说虽然不是意识流小说,却运用了意识流小说的写作技巧。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我的英文不好,只能用中文写作,你愿不愿意翻译出来,寄到美国出版,我们分享版税。”林子轩提议道。
赛珍珠没有拒绝的理由,这对她来说也是一次创作的过程,就当是一次写作预演了。
林子轩要写的小说叫做《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将是一部能够巩固他在西方文坛地位的经典之作。
第一百七十五章 迷惘的一代
在这个时代,作为一名中国人,想要在美国媒体上获得长久的关注度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说是美国的主流报纸,就算是在文学类刊物上,也不会只围着一部小说打转。
美国每天都会发生很多大事,美国文坛每天都有新的书籍出版。
林子轩不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因为《乱世佳人》引起的风潮早已落幕。
当然,由于《乱世佳人》的畅销,还是会有人谈论这部小说,只是不会作为新闻热点了,仅仅偶尔出现在一些评论性的文学杂志上。
彼得逊律师写信给林子轩介绍了美国的情况。
林子轩在美国读者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读者是善忘的,想要维持在美国文坛的热度,就要不间断的推出新作品。
这也是林子轩的打算。
他要用新的小说不断的巩固自己在西方文坛的地位,直到让别人再也无法忽视他的存在。
其实,在这个时间点上,《麦田里的守望者》并不是最佳选择,《了不起的盖茨比》才是真正符合20年代美国社会的小说。
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史称“喧嚣年代”。
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到美国经济大溃败之前的1929年这10年。
在这十年间,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给不少美国人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
地产交易、股票市场特别活跃,一些投机家在这类赌博性行业中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
在社会上,财富的多少成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人们开始了盲目地赚钱,赚“快”钱,赚更多的钱;追逐变富裕,变得更富裕……
同时,美国的享乐主义、斯宾塞的进化论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大行其道。
传统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劳节俭”等思想,逐渐被追求个人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等消费享乐主义所取代。
在这种背景下,1925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