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页)
飞跃,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和平不仅没有带来繁荣,反而带来更大的萧条。
当英国商人带着大量囤积的商品向欧洲大陆倾销时,面对的却是因为战争的摧毁而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地欧洲。 事情不仅仅于此,由于在战争期间英国政府每年要订购5600万镑的军需品,等到战争结束后。 这笔订货突然停止,英国国内市场也为之骤然萎缩。 使得英国工业受到更大地打击。 除此之外,英国还需要解决大约40万退伍军人的生路,这些人奔波在求业的道路上却找不到需要人手的工厂,大多人在退伍后迎接他们的只是失业。 于是,大批无业人员在全国游荡,给英国经济雪上加霜。
这次萧条持续了很长时间,而且来势相当凶猛。 引起了英国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英国国内地不景气,中国在英国购买机车招募修建铁路技工的行为才能顺利的进行。
罗伯特一行在中国的待遇极高,他们中一个测量地形的技工在英国不过每年能挣520个先令,在中国却能挣到200个龙圆。 英国此时实行的是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 7。32238克纯金等于20先令240便士。 这520个先令在最糟糕的时候也就能购买5。2夸特(2600斤)地小麦。 而中国开出的年薪酬能让他购买200石(24000斤)上米。
优厚的待遇无疑是最好的鼓励,英国人在铁路的建设中的表现出地积极性让刘寄非常满意。
罗伯特和他的带来的技工到了京城以后。 从定方案到测绘土地,以及培训合适的中国工人都非常积极。 这样工程的进度发展的很快,二月份定出方案以后,五月份前期的测绘就出来了,当月下旬便开始准备施工了。
最后定出的修建计划并不是一口气拉通修完京广线,而是分批分段逐渐的修建铁路。 第一条铁路实际上和京广线并无太多关系。
当五月的山花正当盛开地时侯,刘寄决定到昌平洲视察铁路地建设情况。
再次站立在昌平州北方制造局的工场外,这里已经令刘寄认不出来了。 附近皇家工业拓展公司地钢铁厂占据了大片的土地,高高的大烟囱从林立的厂房中拔地而起,直插云霄。 以前大片的农田现在都变为了有些乌烟瘴气的房屋,自发形成得市集在制造局工场不远处显得热闹非凡。 坑洼的路面上车水马龙,装载着来自各处的建筑用物资。
因为刘寄的到来,附近站满了警戒的近卫军和预备役组成的民兵。 那座雕着北方制造局题字的牌楼下聚满了前来迎接的官员。 林阿适作为北方制造局的作造大臣站立在前方,其一身官服手捧朝珠,指头上一颗抢眼的祖母绿石。 与数年前的模样已经大变。
中国这数千年的历史顽固的很。 不管刘寄怎么变,这当了官的似乎都很容易富态起来。
林阿适跪在刘寄身前高呼万岁时。 刘寄笑着将其拉了起来说道:“阿适变胖了,这昌平的水养人呀。 把一个瘦子都养成了胖子。 ”
一众官员附合着皇上的笑声打着哈哈,林阿适赶紧回道:“承皇上恩泽,阿适终日不敢忘怀,每日在衙门办理公务,不敢私离半步,乃至于无暇运动,方才似这般体形。 ”
“好,不忙谈这些闲话,来,朕给你介绍一下英国来的罗伯特先生,要不是他,天朝的第一条铁路就不会修到昌平来。 ”
林阿适熟悉外国礼节,当即和罗伯特见过礼。 随后工部尚书林鸿年又为林阿适一一介绍了随行的外国人。
招呼完毕,林阿适指着身后一人向刘寄说道:“皇上还记得这人否?”
刘寄一看不正是大阿哥奕纬推荐给自己的丁守存吗。 他点头说道:“如何不认得,朕不是让你给守存配备一间工房,让他自行研究吗。 ”
“皇上英明,丁守存大才,其研制的炸药大处可放炮开山,小处可装填到铜壳里前置铅头做成现成的子弹。 ”
刘寄双眼一亮,关切的问道:“你们按朕的意思真把子弹给做出来了。 ”
“此时还多亏了法国专家的指导,发射子弹的线膛枪样板已经在研究室的库房里。 只是我国的钢材产量和质量都需要提高,还不能大量出产。 ”
“这事做的不错该当重赏,下来吏部可将此事计入当年的考核中。 ”
随行的吏部尚书陶澍在旁应了一声:“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