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亲,谁对帮谁。您要是杀了杜伯,天下人都会认为您可不是明君了,我呢不能劝阻您,那我也是不忠了。您要非杀杜伯不可,我就跟他一块死。
周宣王一听,嘿,我这一世英名还毁在杜伯身上了?怎么着,你还威胁我一起死?我今天还就非杀不可!
传令左右立马将杜伯推出斩首。
左儒回家之后,自刎而死。
这场君臣争论以两位大臣的生命代价换来了周宣王的不心安。
的确,他心里明白,杜伯、左儒都是国家忠臣,但是他就是因为这些谣言心念大乱,而且那些争论更让他心烦,必须让他们闭嘴,永远闭嘴。但是完全安静之后,完全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之后,又有谁能替他解忧呢?杜康?那时候还没有呢!只能自己一个人面对可怕的预言,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而且自己还是对不起杜伯和左儒的。自己是明知故犯。
俗话说心病还需新药医。
但是周宣王自从斩了杜伯,逼死了左儒,再也没有人敢直言不悔了。这或许就是刚愎自用的必然结果。
这心病逐渐发展到夜里失眠,白天恍惚,语无伦次,进而遗忘。基本上冲着老年痴呆症的方向去了。
到了四十六年秋天,或许是气候凉爽,看着身体好点了,周宣王决定去郊外游猎。也是,疏散疏散筋骨,或者对病体有益。
到了郊外,看着一片树林郁郁葱葱,空气清新,周宣王顿时觉得真是精神为之一振。号令军士不得践踏庄稼,损毁树木,侵扰百姓。围猎有赏,比赛现在开始!
众人一听号令无不奋勇向前。周宣王也是满心欢喜,不觉在玉辇上朦胧有点睡意,忽见一辆小车冲面而来,车上站立二人,手持朱弓赤箭,向周宣王作揖道,“吾王别来无恙?”周宣王一看,这不是杜伯和左儒吗?仔细一看,人车一起不见。急问左右,都说没看见什么车啊。正在迟疑,杜伯左儒驾小车在面前驱驰,这可真是大白天见鬼了。周宣王一怒之下取出宝剑挥去,杜伯、左儒毫不在意,说道无道昏君,滥杀无辜,还我命来!
借什么都好还,就是命不能还啊!
思量未了,二人挽弓搭箭直射周宣王心窝。
周宣王大叫一声,昏倒在玉辇之上。
回宫之后,周宣王虽然被救醒,但是心病愈发沉重。知道这回可是在劫难逃了。召入老臣尹吉甫、召虎托孤。说朕在位四十六年,也算得上南征北战了,现在看来这病是没有好的时候了。太子宫涅,这孩子怎么说呢,糊涂孩子一个啊!就托付给你们二位了!你们要尽力辅佐啊!
两位大臣叩首受命。
这天晚上,周宣王驾崩。老臣尹吉甫、召虎率领百官,扶太子宫涅在灵柩前即位。
这位,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周幽王。
第五章:随心所欲的周幽王
太子宫涅在父亲周宣王的灵柩前即位,也就是后来的周幽王。立申伯的
女儿为王后,申后之子宜臼为太子,将申后之父申伯进为申侯。
周幽王其人以他父亲的评论,那就是“暗昧”,意思是不明事理,糊涂之极。这是周宣王从能力方面对他的了解,其实周幽王的性格更有独特之处。从性格上说,他是触电般的性格,闪电般的变化。变化无常,今天是风,明天就是雨。早上说起一栋大高楼,刚把架子搭好,晚上就命令拆了咱刨一深井,灌溉花园。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周幽王这个人从品质上说应该不属于人品很好的那种人,没有什么情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暴戾。即便是在位父亲守孝时期,那也是夜夜笙歌,饮酒作乐。
等到姜太后悲痛过度很快去世之后,周幽王更加无所顾忌,甚至连周天子的本职工作也不能好好完成,经常无故缺岗。
申侯多次劝谏,根本是对牛弹琴,无奈申侯退居申国。这时候尹吉甫、召虎这一些顾命大臣相继去世,周幽王更加无所顾忌。老爸加在头上的最后一道禁制也失去了,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了。周幽王任命虢公、祭公,外加尹吉甫的儿子尹球,位列三公。这三位就一个最大的优点,阿谀奉承。这下子满朝文武只有司徒郑伯友是个正人君子,周幽王看见就心烦,边去!
这日子过的多舒心,逍遥自在!
这一日上朝,有大臣启奏,泾水、黄河、洛水三川同日地震。周幽王心大啊,说这都是正常的,退朝吧。
太史伯阳父和大夫赵叔带散朝之后都是忧心忡忡。太史伯说这三川是我们大周的根据地啊,这哪儿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