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1/4 页)
乔明瑾一过来接,她便转身去换衣裳了。也不顾天气炎热。
又听说乔明瑾这次要在城里住一个晚上,便扯了一个包裹皮包了两个衣裳拎出来。
引得乔父对她连翻白眼。不知道的还以为她在家里多不自在呢,竟是巴巴地要往外跑。
自家两个儿子离家在外。乔母不知有多担忧。对于乔父的白眼自是不以为然。
再说托女儿的福,现在家里日子好过了,来回城里一趟也便利得很,家里田多了,添了牛不说,娘家那边还添了驴车。
他们乔家乔父和蓝氏不愿出门,要不他们家也是要买一辆驴车的。
不过他们家要是想去哪,去城里或是去下河村。相借云家的驴车也是便利得很。
两家原本就离得不远。吃饭的时候远远地喊上一嗓子,对方在家里都能听到。
从那之后,乔母便隔三差五地往城里跑一趟。婆母和相公不愿去城里看望两个儿子,她这个做娘的可不能把儿子忘了。
时不时就带着明瑜进城一趟。给两兄弟带几件家里祖母和明瑜给他们做的衣裳,再带些家里自产的瓜菜、鸡蛋、五谷杂粮什么的,不时就要给他兄弟二人送一些去。
想着跟明瑜定亲的周耀祖也是孤家寡人一个,家里给两兄弟做衣裳鞋袜的时候。也都会扯了布给他也多做一份。
周耀祖对这个岳家更是看重了几分。
那兄弟二人进城住后,又邀周耀祖同住。那周耀祖思虑了几天便也应了下来。
他原是孤身一个,住哪里不是住?
虽一开始觉得沾岳家的便宜不太好意思,但明珩兄弟和乔父乔母真心相邀,他也不好拂了岳家人的好意。
且他若搬去同住,最起码不用再为每日吃饭犯愁了。再不用在外面胡乱凑合着吃了。
他原本在书院没有授课的时候,或是休沐的时候。还去周家的铺子里做小伙计挣一些铜板贴补自己的。他家里留的几亩薄田除了交束脩有时候还不够买笔墨的。
和两个小舅子住一起,他家里父母留下的那个小宅子便可以租出去了,又能多收几个租子,也算是个贴补。
他再在书院里寻些抄写的活计,日子也能过下去了。
欠岳家的恩情,以后就找补回来吧。以后自己一定加倍对瑜娘好的。
周耀祖穿着明瑜给他缝的衣裳鞋袜,用手摸了又摸,心里暗自发誓。
如今他和两个小舅子住在一起,不仅三餐有济,吃饱穿暖。衣服有人洗了,衣裳破了也有人补了,连房间也有人收拾了。笔墨纸砚两个小舅子有的,也有他的一份。
他如今什么都不需操心,只要用心读书就成。
他那几亩薄田和房子收的租子在他手里便能攒下来了。
又一次明瑜陪着乔母进城的时候,当明瑜羞答答把一个大大的包裹塞进他手里的时候,周耀祖望着明瑜的眼神温柔地都能滴出水来。
从怀里掏了一个荷包就递到明瑜手里。
“是什么?”
明瑜望了他一眼,见他只笑着不说话。便把荷包里的东西掏了出来。
里面是七八两的散碎银子,并一方绿盈盈的玉佩。
明瑜也不懂玉佩的好坏,只觉得绿盈盈好看的很,摸在手里只觉凉意沁人。瞧着应该是件好东西。
“这是?”
周耀祖从她掌心里把玉佩拿了起来。在手里摸了摸,道:“这玉佩是祖上留下来的,原是父亲送给母亲的。家里原也留下过一些东西的,只是这些年因为我要读书,也不会经营,又加上父亲母亲的病,家里留的东西也陆续卖了不少。除了家里的一些大件的家具,能卖的都卖了。这方玉佩是父亲母亲的心爱之物,又是祖上留下来的,我便一直留着没有卖。你收着吧。”
明瑜脸红红地接了过来,低声应了。小心装回荷包里。
“这玉佩原有一条链子的,后来断了,我便弃了。你用绳子穿起来,再给它编个络子,也不容易丢了。”
“嗯。那这银子是”
周耀祖看着摊在瑜娘细白掌心里的几块散碎银子,脸上烧了烧。
才敛了神说道:“这是我攒下来的,也有这个月房子的租子在里面。我本来想给你买件首饰的,但不知道你喜欢什么。这点银子好像也买不了什么贵重的,你先攒着。以后,房子收到租子我仍交给你,你攒得多了,再拿去买件可心的东西。这些银子你要有喜欢的东西也尽管拿去买了来。都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