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1/4 页)
周宴卿看了众人一眼,说道:“你们只管放手去做,往精细里做,这东西做出来,我也不是只往青川卖的,大部分都是要往北边大的城池要往那京都运的。那里不仅有钱人多,而且名人雅士也多。就是卖不掉也没什么,劈了当柴烧,又能浪费几个本钱?”
何父等人听了周六爷这般豪气的话,心里都有底了。
之前他们还束手束脚的,不敢放手去做。这一个木头桩子收来就要一二两银子了,万一下刀后废了,这玩意真的就只能当柴烧了。加上根系也多,一时还真是小心翼翼的,不知如何下手。
何父听了周宴卿的话便说道:“既然六爷这么信任我们,那我们就放手去做了。一定好好做,不辜负了六爷对我们的信任。”
周宴卿点了点头,又道:“过一段时间我会从城里打发八个匠人过来,他们也是头一次接触这个东西,到时你们有了经验,就可以带带他们了。将来做得好了,自有你们的好处。”
何父等人听了,面上便带了些激动。
何父还好,何晓春、何夏等人都是年轻人,一腔热血,没什么比听到将来能有前途更重要的了。
有了周六爷这一句话,他们将来的前程还会差了吗?
只要他们把东西做好了,经过周家的宣传,没准他们也能脱掉匠人的帽子,变成匠师,大师呢。将来他们做的东西也能刻上他们的名号了。
几个人都很是激动,手脚都有些打颤。
对着周宴卿和乔明瑾拍胸脯表示了一番,就急忙转身回工作间忙活去了
才过了几天,何父和他的两个徒弟就把各自手中的木头桩子做出大概的雏形来了。
虽然还很是粗糙。还只是打坯阶段,但已是瞧见了模样。
就像掩着盖头的新娘,若隐若现的,让人心里痒痒的,很是期待掀开盖头之后能看到新娘那美丽的面孔。
而何晓春和云锦、何大雷三人,做的茶台也快得了。云锦和何大雷负责劈木料打坯做些杂活,何晓春就负责精雕。
那看着粗陋的木头,在三个人的手中,就成了好看雅致的茶台。错落有致。就着木头天然的形态,雕着好看的图案,飘渺的云朵、盛放的荷花、滚珠的莲叶、垂髻小儿戏水、仙人对弈
雕刻得栩栩如生,有一个荷叶滚珠的茶台,刚打坯出来,还没上色。就被周宴卿定下了,说他要放在书房里,日日对着饮上几杯。
三人得了周宴卿和乔明瑾的肯定,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
吃饭都是让何氏端到工作间的,连走几步到饭堂来吃都觉得浪费了。天黑后,也点着油灯雕刻。又怕浪费了油钱,几个人便凑到一间房里刻。
乔明瑾得知后哭笑不得。
这一般的人家。为了省些柴火,冬天便只烧一个屋的炕,全家人则集中在一处取暖。这几个人倒也也学了个全。
她也不心疼几两的灯油钱,只是何父等人节省惯了。乔明瑾说了几次他们都不听,也只好随他们去了。
但她也交待何氏在屋里多放几盏油灯,别让他们把眼睛熬坏了。
又过了几天,周宴卿和周管事亲自领了八个木匠艺人过来了。
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也就是四十几岁。最小的一个才十五岁,是其中的一个师傅亲传的弟子。
双方引见了一番。乔明瑾瞧着他们这些城里大铺子来的匠人并没有瞧不起何父等人的模样,态度也很是恭谦,便稍稍放了心。
她最怕两边闹得不痛快,城里的师傅瞧不上何父他们村里出来的。这大伙情绪不好,雕的东西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乔明瑾让表嫂何氏带着人去分了房间,又给他们领了日常用品。
又让何父领着他们参观了一遍作坊。
中午,乔明瑾带着何氏在作坊里给他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欢迎宴。
倒是让这八个人去了一些生疏和失落感。从城里打发到乡下来,多少是有些失落的。
席间,推杯换盏,八个新来的匠人很快就和何父等人热络了起来。
双方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态度也越来恭谦,乔明瑾瞧着便真正放下心来。
而自八个匠人来了之后,何氏便有些忙不过来了。
这几个匠人埋头在工作间里进行根雕创作,经常废寝忘食,除了上茅房,轻易都不出工作间,那换洗的衣裳便堆了老高。
何氏要做饭,又要在村里买菜,还要给这十几个人桨洗衣物,还要收拾院子,这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