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页)
实的把戏,让他老爹用过了。而且,一出封禅闹剧也让文臣们警觉了起来,为了杜绝皇帝出行对百姓造成影响,赵祯刚继位,大臣就联名上书,把公款旅游这个口子堵死了。
赵祯那时候小啊,又是刘太后一手遮天,所以,小皇帝只能认载。
不过,没关系,还有‘郊游’。。。
赵家保持着秋猎的传统,每年冬月,赵祯还能借着秋猎的机会,出去放放风,呼吸一下自由的空气。
呵呵,一年放一次风,搁现在,蹲监狱也没这么苦逼。
可是,就这么一点自由,也没了。。。
庆历五年秋,赵祯秋猎乃归,就有朝臣上表,说他出去打猎踩了杨村百姓的庄家,此非仁君明主所为。
赵祯看过,急忙下诏,免了杨村百姓一年的田税,只差没上门道歉了。
就这样大臣们还不干,继续上表,让赵祯废黜秋猎,意思是——您还是老老实实在皇城里呆着吧!
赵祯说不过他们,只得准奏。
于是。。。。大宋皇帝一年一次的放风机会也没了。到现在,赵祯已经两年多没出过宫了。
事实上,庆历五年那次秋猎,是赵祯最后一次出皇城。这位华夏历史上最仁慈的帝王,从那一年开始彻底被士大夫禁足了,终其一生也没再越过皇城那道高墙。
每年上元节,站在宫墙上看着‘风华满京伦’,自己却要‘静月守宫寒”。。。。。唉,说是与民同乐,其实就是看着别人乐呵。。
这回赵祯说想去回山溜达溜达,别说潘丰,就连曹佾也觉得这事难办。
那群士大夫肯放行才怪!
但是,赵祯一副你看着办吧的姿态。摆明了,你不给我办事儿,你的事儿,我也不办!
潘丰没办法,只能一咬牙:
“观澜书院乃文教盛世,陛下理应到场观礼。”算是答应了下来。
只是,答应归答应,这事怎么办呢?一出皇城,潘丰就追上曹佾。
“贤弟助我。。。”
曹佾揶揄道:“老哥心机之深,弟可是拍马莫及,哪里用我相助?”
潘丰窘着脸舔笑道:“都这个时候了,景休就别和我这腌臜之人一般计较了!”
曹佾直翻白眼,潘国为也是拼了,为了祖业是彻底不要脸了。。。。。。缓声道:“这事你求我也没用啊,我能牵这个头儿吗?”
潘丰一苦,难办就难在这儿。。。。。
赵祯想出宫,自己不能说,朝中的文官都惯出毛病了,只要是官家想干的事,一般没有能干成的。有的人已经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就是不能让你顺心。
赵祯不能说,他和曹佾更不能说。他们都出身将门,只要一提,这事情就大条了!
你们什么居心?蓄意怂恿皇帝出城,要造反?
“那该如何是好?”潘丰苦声道:“要不。。。。。你去求求范公?让范公主动上一本,请陛下主持观礼?”
曹佾横了他一眼,“范公地位尴尬,新政余波未平,这个时候,他能出来说话吗?”
“。。。。。。”
“不过。。。。。”
曹佾一阵沉吟,让潘丰眼睛一亮。
“贤弟,有何良策?!”
曹佾似笑非笑地道:“不过,听说国为兄家里藏了一件稀世宝物?”
潘丰心中咯噔一声,心说,原来这是要收好处。。
“兄家里确有几件还算入眼的东西,景休看上哪一件了?”
“那块‘文圣石’可是真的?”
“这个不行!”潘丰嗷捞一声就跳了起来,心说,曹景休你也太狠了,一张嘴就要老子大放血。
他家里确实有一块文圣石,是他准备当传家之物传下去的东西,真舍不得送人。
。。。。。。。
话说庆历元年,应天府厢军修汴水堤防,军士们从河里挖出一块七尺粗细,一丈来高的立石,此石秀丽非常,温润如墨,是一块天然的景观石。
事实上,这是一块砚石,而且是一等一等的好砚石,从上面挖下一块制成砚台,研出来的墨发墨不滞,墨汁细滑,比上等端溪名砚更好上几分。
这么大一块砚石,世间罕见,实属重宝,又因出自孔圣之乡,自然更巨其名,因而得名——文圣石。百姓们传说,这是孔圣人赐下的文宝,昭示大宋文胜古今,是祥瑞。
但是,这石头出来没多久就消失了,京中只有少数几个军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