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第2/4 页)
等唐奕到了柳师父的住处一看,范师父和杜师父都在。
与几位老师见了礼,唐奕倒是不急着说武院的事情。
坐到柳师父床沿,缓声道:“咱又作了一首好词,却是要到师父面前显摆显摆呢。”
唐奕也知道七公时日无多,更是知道七公爱词,最近每次来,都带一首词来,讨老人的欢心。
至于什么抄不抄的,唐奕已经不在乎了,能让这位老师高高兴兴地走,把特么后世的好词都抄光,唐奕也干了。
七公闻声会心一笑,“词且等等,说你的正事吧。”
唐奕一进来,他就看出这孩子是有事儿,只不过为了讨自己欢心,强压下去罢了。
唐奕笑道:“什么正事也得等等,得让师父开心才行。”
“行啦。”柳永欣慰道。“知道你孝顺,说正事儿!”
唐奕局促地一挠头,“那好吧。。。。。。”
当下,把武院的设想与几位师父一说。
等他说完,范仲淹、杜衍交换了一下眼神,各自思量了起来。
就连柳永都拧着眉头,想着唐奕的话。
“不容易。”良久,杜衍率先开口。“单是天子门生这一点,朝中文臣就不会轻易答应。”
“天子门生”,那可是士大夫独享的殊荣,文臣怎么会轻易的就把这份荣誉分出去呢?
更何况,分给的,还是武人!
柳永则是看着唐奕道:“大郎啊,你管的太多了!”
唐奕一怔,意识到了一些什么。
这时,范仲淹接道:“想法是好的,也值得一试。但是。。。。。。”
“现在却还不是时候!”
。。。。。。(未完待续。)
第413章 埋骨观澜,情之所愿
“想法很好,值得一试,但却不是时候。”
范仲淹的话让唐奕心中一紧,气势也自然弱了下来。
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年在邓州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疯小子了,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即使想不周全,范仲淹一点,他也就都明白了。
确实,不是时候。
一来,汝南王之事刚刚平息,唐奕虽然抽身而出,但此时却也是最为敏感之时。若这个时候再起事端,很难不让朝臣有些别的想法。
所以,不管是唐奕,还是赵祯,这段时期最好的选择就是伏蛰,尽量别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以免惹来众怒。
二来,也就是柳师父所说——唐奕管的太多了。
现在的唐奕依旧是个白衣秀士,但是,且看这几年大宋的政、经之务,朝争、储位之事,等等,几乎都有唐奕的影子,这很难不让朝臣把他和“权臣”这个词联系到一起。要知道,那可不是一个好词儿。
更何况,唐奕现在只是白身就能这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要是等他羽翼丰满,入朝为官,那还了得?
若是在这个时候,唐奕再把手伸到军队?
可想而知,不光武人之中会有阻拦,连文人都不可能任其做大。
“将门,那是大郎的根基,也是观澜商合的根本所在。”范仲淹看着唐奕,语重心长地道。“即使军制改革刻不容缓,但是,此时天时、地利、人合,都不在大郎这边,就更不能动这个根基了。”
“。。。。。。”唐奕一阵无语。
“那怎么办?老师也是知道的,小子志在燕云,没有燕云,一切都是枉然。可就现在军中的情况,拿的回来吗?就算拿回来了,守得住吗?”
“要耐得住寂寞。”范仲淹缓声道。“这不是你急就办得来的,等吧!”
“等机会!”
。。。。。。
“唉!”唐奕长叹一声。
或许,真的是他太心急了吧?
柳七公见唐奕唉声叹气的样子,不由想换个话头。
“正好大郎来了,我们几个老家伙正有事要求你。”
唐奕一愣,“师父有事,吩咐就是,还什么求不求的?”
柳永看了范仲淹一眼。
“我与你范师父、杜师父正在商量,看大郎能不能在望河坡边儿上,给我们找块清爽的地方?”
“师父要做什么用?”
柳永一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做什么用?入土为安呗。”
“。。。。。。”唐奕愣住了。
倒不是柳七公谈起自己的入葬之所让他伤怀,而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